中国储能网讯:“一条超过2000公里的输电线路马上就要动工建设了。”在巴西当地,这则消息已经成为继世界杯之后,又一个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7月17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巴西总统罗塞芙·迪尔玛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与巴西国家电力公司总裁科斯塔在巴西总统府共同签署《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项目合作协议》,充分展示了中巴两国政府对国家电网公司和巴西国家电力公司在特高压输电领域开展合作的重视和支持,开启了中巴电力合作新篇章。
刘振亚在会见巴西矿产能源部长埃迪森·劳包先生时表示,美丽山项目意义重大,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项目实施,在技术、资金和人员方面全方位支持,全力把项目建设好。
公司成功中标美丽山水电特高压直流送出项目,是中国特高压技术“走出去”战略迈出的实质性的第一步,坚定了公司走出去的信心与决心,推动了“中国创造”走向世界。
艰难的投标
巴西是拉丁美洲第一经济大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好,电力需求增长迅速,电力市场投资空间大、监管体制透明,一直是国外众多电力企业投资的重点。
设计装机容量为1100万千瓦的美丽山水电站是巴西第二大水电站,美丽山水电送出项目是这个水电站的配套送出工程。工程范围包括2092公里的±800千伏输电线路及两端换流站,施工工期46个月。该项目为美洲大陆第一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可将巴西北部的水电资源直接输送到东南部的负荷中心,市场关注度高,竞争激烈。
参与投标的国网国际公司一位人士用“艰难”一词形容当时谈判的历程。他告诉记者,首当其冲的是竞争对手实力强大。除公司与巴西国家电力公司组成的联营体外,还有西班牙电力公司和一家巴西州电力公司联营体参加投标。这两家公司在巴西经营了很多年,技术实力都不差。另外,巴西本地建设力量不足。巴西目前最高等级输电线路是750千伏,具备特高压建设资质的队伍并不多,如何选择一个放心的合作伙伴非常需要智慧。第三是投标的周期长。按照巴西方面的安排,美丽山项目从2010年9月开始筹备,到2014年2月宣布中标,周期之长,在以往工程建设中是非常少有的。走好中间每一步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这是对我们的耐心和意志力的一种考验。
在国际业务中,投标的风险和压力是随时相伴的。对于如何破题,项目团队也想了很多办法。一方面,公司总部直接推动,多次向巴西国家电力公司介绍±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的技术优势和经验。另一方面,邀请巴西方面到中国参观投运和在建的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面了解公司所掌握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核心技术和全套设备制造能力。
由于巴西当地缺乏建设特高压的施工队伍,在合作伙伴上,公司投标团队也提出了许多创新招标方式。在线路工程部分,投标团队负责人公司李文毅副总工程师创造性地提出“一翻两瞪眼”的招标模式,即将线路工程分为8个标段招标,等到所有标段都完成投标后,才宣布中标结果。“每个参加投标的施工企业只能到最后才知道是否中标,所以,每一个标段他们都会使劲全力来投,我们就能够看到这些企业真正的实力。”国网国际公司某人士表示。
谈判是一个非常紧张的过程。在投标截止日的头天晚上,公司项目团队还在就一些细节问题与合作方沟通,从项目造价、进场时间、环评审核等各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一直持续到凌晨5点才结束。
艰难的付出最终赢得了回报。公司与巴西方面组成的联营体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同时中标美丽山直流送出项目换流站和输电线路工程,而且项目造价也是最优的。
巴西当地普遍对招标结果表示满意。巴西国家电力公司股票当天逆势上涨2.36%。巴西当地主流媒体《圣保罗页报》《巴西利亚邮报》等,都对公司联营体中标美丽山项目普遍持积极评价,认为此项目将造福巴西人民,同时使巴西输电技术站在世界能源技术前沿。
美丽山项目成功中标,对公司国际化战略的意义显而易见。公司总经理舒印彪就表示,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直流输电建设和运营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巴西美丽山项目竞标成功充分体现了公司在特高压输电方面的优势,将推动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设备和经验走出国门。
用实力证明
“当时,巴西方面也有过担心,毕竟他们最高的电压等级是750千伏,±800千伏的特高压工程,对他们来说完全是新的领域。”谈及投标当时的情形,国网国际公司某人士告诉记者。
如何能够让对方真正接受和认可我们提出的特高压送出方案,关键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在向巴西方面推介美丽山采用特高压直流送出方案时,公司邀请巴西政府和企业的高层来中国考察已投运的向上工程。一同考察的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给巴西能源部副部长分析说,±800千伏输送容量能节省输电通道,如果用容量±500千伏的,需要投资建设两三条线,而±800千伏的可能一条线就够了。这位副部长表示,采用±800千伏输电线路不仅在技术上有很大优势,在商业上也更为可行。
事实上,作为高效的能源配置平台,特高压工程的综合优势十分突出。目前,公司已经建成投运“两交四直”特高压工程,从建设和运行的实践来看,其安全性、经济性以及对环境生态的保护都得到了验证。今年7月,公司锦苏、宾金、复奉三大直流全部实现满功率送电,输送华东最大电力达2160万千瓦,占华东总负荷的10%,承担四川水电外送电力80%以上,有效缓解了当地供电紧张状况和清洁水电消纳。
特高压在工程上的实力还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与尊重。今年7月,公司收到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标准协会正式通知,由公司主导,在IEEE发起的三项特高压交流国际标准获得通过,填补了特高压交流国际标准的空白。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布特高压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36项、行业标准53项、企业标准143项。
意大利、波兰、希腊、俄罗斯、莫桑比克等国也纷纷表示,希望同公司一道开展特高压电网建设运行、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输变电线路建设等方面的业务合作。
前不久,美国能源部前部长比尔·理查德森在美国《政治家》杂志撰文指出,美国电网还停留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水平,10年来鲜有进步。他认为,美国的电网建设需要向中国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复兴的需求。
助力中国造
去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罗马尼亚访问时指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装备技术在不少领域崭露头角,从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到服务,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不断成长壮大,完全可以成为务实合作的新亮点。
公司在美丽山项目上的点睛之笔,也为民族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国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公司在做美丽山送出项目可研报告时,特别向巴西合作伙伴强调了设备国产化问题,详细说明了国产设备在国内特高压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以及研发实力,供招标方选择和评判。”公司一位参与美丽山投标的人士表示。
许继电气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企业有望入围美丽山换流站项目设备供应商的名列。该人士认为,许继电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参与国际高水平的竞争,实现从制造到创造转变,很大程度得益于特高压。一方面,依托各类特高压工程,实现装备技术的重大突破,各类自主知识产权的输变电设备成功应用于特高压工程。另一方面,特高压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也带动企业装备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
通过近几年参与特高压建设,国产电工装备制造企业仅用4年时间,就达到发达国家用了15?20年才达到的技术高度,不仅研制成功了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特高压输电全套设备,而且企业设计研发、制造工艺和试验检测能力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以目前已建和在建的特高压直流工程为例。许继、平高、中国西电等国内设备企业占据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在变压器、高压电抗器、输电线路、低端换流变等绝大部分设备,全部自主研制和供货;对于GIS开关设备、高端换流变等少数关键设备,也以合资合作的形式,占据了有利位置。前不久投运的溪浙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许继集团自主研制的控制保护系统首次在特高压、长距离直流输电工程中实现成功应用,而该项技术此前都掌握在国外设备企业手中。
舞台更广阔
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是公司的愿景。要将愿景变为现实,不可缺少的是一步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国际化业务不断开拓,公司国际化业务整体实力不断提升。首先是具备了稳健的投资运营能力。自2009年收购菲律宾国家输电网40%股权以来,公司先后取得巴西、葡萄牙和南澳等国家级输电网和大型电网项目的特许经营权。这些海外业务安全稳健运行,风险防范理想,装备出口带动能力强,并初步形成了国际融资平台,具备较强的境外资本运作能力。
集团化运作优势突出。在投标美丽山项目中,公司总部和海外公司分工协作,通力配合,优化配置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形成投标的合力,实现了全球资源配置,集团化运作的优势充分得到充分展现。
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随着公司全球业务不断发展与开拓,“国家电网”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2012年,国网巴西控股公司在巴西被评为“巴西电力行业最佳公司”,2014年又再次获得该项荣誉。
2011年,公司就提出,从现在起的5年是把公司全面建成国际化企业的机遇期。公司要抓住机遇,在国际电网运行管理、资源并购、工程总包、招标采购、标准制定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建设具有海外电力投资、建设、运营、服务等综合业务能力的国际化公司。
按照公司国际化发展目标,到2020年,公司海外资产规模将达到300亿?500亿美元,公司国际化发展将以“三电一资”(电网、电源、电工装备、资源)为重点,集中精力、突出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国际业务,继续坚定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在不久的将来,特高压走出国门的蓝图将更为宏伟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