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相对于光伏的热闹,锂电略显沉寂。
本公众号2023年2月曾发表《锂电进入“沉寂”》,算是对过去一年锂电行业的走势进行了预演。
大起大落,历史轮回。
锂电行业已然走过一段“繁花”历程,如今从资本热情到产能扩张,再到创新冲动,悉数回归理性,从上游材料到下游电芯,产业链价格也大幅回落至较低水平。
喧嚣过后,又该踏实干事儿了。
01.变量收窄
过去一年,锂电池价格一路下滑,目前最低已到0.4元/Wh以下,牵动整个行业神经。
如何看待这个趋势?从供给和需求来看,主要变量都已趋于稳定,稍安勿躁。
需求端,2023年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速已经放缓,渗透率进入瓶颈期,叠加PHEV占比提高,长期来看纵然“星辰大海”,但短期已经释放了消极的信号。
供给端,最大的变量碳酸锂价格从60万元/吨快速回落到10万元/吨左右,价格博弈激烈,短期难起波澜。
此外,另一个重要变量隔膜,由于产能投资周期较长,工艺壁垒较高,作为锂电上游材料的最后堡垒,价格也开始回落,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至此,这一轮由供需错配引起的产能失衡周期,终于宣告结束,上游所有材料均已不同程度回落,成本端对下游的冲击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除非以牺牲现金流的方式来进行恶性价格战,但在目前资本收紧的状态下,可能性或者持续性不大。
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向回落,边际效应降低,弹性空间大不如从前,叠加“去库存”告一段落,这也意味着锂电池价格持续下降的趋势有望终止。
不用过于悲观。
02.激情回归
追根溯源。
过去几年,锂电行业三个方面“大干快上”。
一是资本汹涌,但随着IPO及再融资收紧,地方政府投资热情降温,股权投资机构趋于谨慎,锂电行业流入资金已经收紧。
二是产能扩张,前几年在需求端“星辰大海”的预期之下,“产能为王”,如今在产能过剩的预期之下,叠加资本收紧,产能扩张之势也已经放慢,并趋于谨慎。
三是技术创新热情,此前在锂盐价格高企的背景下,钠离子电池、磷酸猛铁锂等替补技术火热,但随着锂盐价格及锂电池价格大幅下落,锂电替补技术也注定光芒不再,技术创新逻辑发生变化。
可见,无论资本,还是产能,亦或技术创新,锂电行业的主要逻辑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激情不再,回归理性。
03.休养生息
大起之后,必然大落。
如今,行业在大落之后,趋于理性,趋于平稳,反而是好事,有助于优秀企业潜心发展,优胜劣汰,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在新周期、新逻辑中再决高下。
第一,在“产能为王”的军备竞赛之后,产能出清,新的产业发展主题是如何更好消化产能,如何更好提升产能利用率,最终体现在毛利率和可持续竞争力。
第二,锂电创新原本不易,如何脚踏实地,避免花里胡哨的噱头,避免为了资本喜好而好高骛远,技术优化和微创新更有意义,如何改进材料,如何优化设备,最终体现在产品差异化竞争力。
第三,更好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实实在在地把业务做踏实,把应用场景做透彻,如何把锂电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的渗透率推向纵深,最终体现在利基市场及优质市场份额。
过去几年,锂电行业“大干快上”,确实将行业周期推向了更高高度,但也带来很多负面因素,草莽发展,同质化恶性竞争,是时候还债了。
周而复始,本公众号不止一次回望过去几轮锂电周期,历历在目,无不是在大起大落之后,脚踏实地,休养生息,磨底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