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氢储能>制氢 返回

中国绿氢生产增速一枝独秀

作者:赵琼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24-02-0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在《2023可再生能源:2028年分析和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大幅削减未来5年新增风能、太阳能用于生产绿氢的预测,这意味着全球绿氢产量将低于此前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下调了除中国以外所有地区的预测,中国是唯一增长速度可能接近宣布目标的市场,并且中国到2025年将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70%。按照IEA预测,到2028年,中国将安装24吉瓦可再生能源产能用于制氢,远高于预计所需的1吉瓦。这将为中国到2025年实现每年10万—20万吨可再生氢目标提供动力。

过去一年,我国多个标志性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落地成为行业大事件。比如,2023年6月,我国首个万吨级新能源制氢项目——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纳日松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成功制取第一方氢气;2023年8月,我国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

“现在绿氢的高热度,反映了全球对减少碳排放和实现气候目标的紧迫需求。在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政策支持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关注等多方面因素推动下,预计绿氢的热度在2024年及以后还会保持,甚至可能继续增长。”上海重塑能源集团(以下简称“重塑能源”)战略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绿氢的热度,有外在和内在两个驱动因素。”涌铧投资合伙人张帅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外在驱动力,来源于央企在政策引导下,为完成“双碳”指标进行的大型绿氢项目投资;内在驱动力,来源于光伏价格下降带来的绿氢价格下降,从而推动下游需求。

张帅告诉记者,自2024年开始,绿氢成本下降带来了极大需求,其热度提升的缘由,将逐渐开始由内在驱动力发挥作用。“2024年,外在与内在这两种推动力都将继续发挥作用,并带来较大增长,尤其内在驱动力带来的需求更为明显。”

重塑能源战略市场部上述负责人提到,要准确判断绿氢在2024年及以后是否会继续保持高热度,需要考虑三个因素:第一,全球经济形势和政治环境的变化;第二,电解水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第三,政策的推动和市场的需求。

IEA之所以下调对除中国以外所有地区的预测,主要原因是缺乏承购方,以及油价上涨对生产成本的影响,计划中的项目转化为最终投资决策的速度很慢。国际氢能市场的发展是影响预测的关键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国内对氢能需求有限的市场。

按照IEA估计,到2030年已宣布的项目有360吉瓦,但只有12吉瓦达成了最终投资决定或开始建设。IEA指出,一些市场项目开发受到生产工厂订单积压导致的电解槽发货延迟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还受到设备故障的影响。欧盟国家、美国、印度、智利、阿联酋和其他潜在出口国没有足够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

在国内绿氢生产增长速度符合预期的情况下,张帅提到了两个挑战:“消纳是绿氢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面临的最大挑战,其次便是技术性所带来的挑战。如果制出来的绿氢没有用掉,大量的投资不能形成闭环,会对后续投资造成很大困扰。”

由于中国所使用的电解水制氢设备,是近两年才开始逐渐大规模使用,此前并没有成熟设备,因此还面临着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此外,考虑到现在所用的电解水制氢设备都是联网型,后续离网将带来极大挑战。此前,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理事长欧阳明高曾公开指出,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氢气生产和消费市场。出于对绿氢制备电解市场的看好,欧阳明高的团队已经开始介入电解水制氢。

分享到:

关键字:氢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