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新能源汽车消费 产品提升是内在驱动力

作者:郭文佳 来源:新能源汽车报 发布时间:2024-02-2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现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展现出持续旺盛的活力。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销售保持稳健增长,全年销售量达到3009.4万辆,同比增长12%,连续15年稳居全球首位。在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为949.5万辆,同比大幅增长37.9%,占汽车总销售量的31.6%。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要与有关部门协同发力,加快完善相关政策体系,积极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推动消费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之一,新能源汽车消费尤其受到持续关注。然而,要刺激更多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仅依赖政策推动尚不足以达成目标,关键在于提升产品品质。

01.让消费者买到高性价比产品

  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持续旺盛,政策推动与产品提升是内在驱动力。寿命、续驶、安全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产品品质产生怀疑的三大突出问题。

  为刺激更多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关键在于提升产品品质。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强化汽车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电动化智能化技术水平,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春临曾表示,促消费政策不是所谓的“掏空钱包”“透支需求”,其出发点是帮助居民节约开支,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买到更有科技含量、更符合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避免不法“套路”、假冒伪劣等产品。

  因此,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首先要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力,其落脚点是电池、辅助驾驶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在核心技术攻关上,工信部提出要加大车用芯片、全固态电池、高级别自动驾驶等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在固态电池方面,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成立大会暨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续驶里程、使用条件等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全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一代动力电池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据了解,目前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电池企业相继加码固态电池赛道,广汽集团、长安汽车、东风日产等多家车企也发布了搭载固态电池计划。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预测,全固态电池可能在2030年左右实现产业化。

  为缓解新能源车主的补能焦虑,超充技术正在加速发展。据了解,特斯拉、理想汽车、小鹏汽车、极氪汽车、广汽埃安等多家车企均已运营或发布超充解决方案。其中,理想超充桩能实现“充电12分钟,续驶500公里”,广汽埃安超充桩则可实现充电35分钟从12%充到96%,华为全液冷超充桩更是做到“充1秒跑1公里”。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方寅亮指出,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新能源汽车领域可分为两个阶段:上半场以电动化为主导,下半场则聚焦智能化。

  目前,高级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智能化功能正处于“一半商业化落地,一半快速迭代”的阶段。智能化功能的实现将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竞争力,但解决车用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则是前提。

02.让车企以市场需求为先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汽车品牌需要紧跟市场趋势,不断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例如,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因此,各大汽车品牌纷纷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以满足市场需求。

  固然,加速技术迭代至关重要,但新能源汽车若要获得市场认可并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必须紧密契合市场需求,坚持用户导向。正如李春临所言:“倘若供给侧未进行改革,推出的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消费者将不会购买。”

  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表示,车企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深入进行市场调研,将满足市场需求作为产品规划的首要因素。在第十六届消费车型盛典上,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公关总监唐雨分享道,只有优质的技术和产品才能获得消费者认同,企业才有生命力。

  “车企应致力于提升技术、产品和服务水平,拥有技术实力,才能在未来拥有定价权。尽管2018年、2019年比亚迪曾面临困境,但依然坚持技术路线,最终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渡过难关。”唐雨说道。

  然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指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弥漫着浮躁气氛,一些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采取“价格战”和“营销战”等无序竞争手段,背离了行业发展本质。

  方寅亮也表示,部分企业试图通过简单低价策略冲击市场,这种做法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产生负面影响。企业应认识到,只有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满足日益多样化的用户需求,才能获得消费者青睐,实现长期成功。

  尽管如此,行业对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力仍充满信心。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副会长、新能源汽车委员会会长李金勇认为,当前新能源汽车尚未进入快速普及的大众化阶段,存在质疑声音是正常的。但随着技术快速迭代、产品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的复购率逐渐上升,表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在不断提高。

  付于武也表示,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近5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达120.3万辆,足以证明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产品力已获得国际认可。“我们已在自主品牌身上看到了国际性品牌、全球性车企的雏形。”付于武称。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