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规划与设计 返回

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南网图景”

作者:张玲 黄磊 来源:南网50Hz 发布时间:2024-02-2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风光水核氢多种能源协同发展,化石能源利用更高效更绿色;大电网与分布式电网运行更智能更安全,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运行更稳定,资源配置更优化,电力系统经济运作更高效;东西部能源供求关系更均衡,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作用更突出……

  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区,一幅关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南网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入新阶段。南方电网公司将坚持顶层设计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从七大方面制定26项重点举措,力争到2025年建成初步具备“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基本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

  七大方面是什么?具体如何做?一起来看看!

  一、推动清洁能源供给

  目前,南方五省区新能源装机突破1.2亿千瓦,全网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率达99.9%,清洁电源供给格局基本形成。

  下一步,南方电网公司将加快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保障新能源“应开尽开、应并尽并、能并快并”。

  做好海上风电系统规划;

  加快区内规划煤电灵活性改造进度,开发云南后续水电;

  积极引入区外清洁电力。

  力争到2025年实现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0%,发电量占比达到55%,逐步显现新型电力系统特征。

 二、打造数字电网关键载体

  “双碳”背景下,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储能等交互式用能设备广泛应用,对电力系统安全、高效、优化运行提出更大挑战。

  建设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数字电网,需要电力运行“主动脉”的主网架更安全坚强,“毛细血管”配电网更灵活可靠,“中枢大脑”调度系统响应更智能迅速。

  南方电网公司将开展“十五五”电网规划研究、构建“合理分区、柔性互联、安全可控、开放互济”的电网主网架,提档升级城市配电网基础设施,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推进云边融合智能调度系统全网应用和适应源网荷储形态主动协同控制体系建设。

  三、构建绿色互动消费模式

  用电低谷时向电网买电,用电高峰时反向向电网送电,新型电力系统中,像新能源汽车这类负荷侧资源能够通过与电网灵活互动实现负荷产销一体化。

  下一阶段,南方电网公司将着力构建绿色互动消费模式,大力提升电力负荷弹性。

  在负荷侧,进一步提升电力需求响应能力,加快公司负荷管理系统建设,挖掘多类可调节负荷柔性互动潜力和刚性可控负荷能力;

  在消费侧,将持续扩大绿电绿证交易规模,大力推进交通、工业等领域电气化,逐步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

  在产业侧,将积极开拓企业电碳耦合业务服务市场,积极拓展能效提升服务。

  四、加快多元储能协同发展

  新型电力系统离不开新型储能这一“超级充电宝”。

  南方电网公司将高质量高标准打造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加强新型储能创新投入和攻关研发,积极探索、推广共享储能商业模式,引领、服务南方五省区储能产业发展。

  同时发挥好抽水蓄能对新型电力系统的调节作用,加快已核准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推进新电站规划。

  五、完善电力市场体制机制

  完善的电力市场体制机制是连接电力交易供需两端的桥梁,更是促进市场资源配置优化、实现良性内生循环的前提。

  如何更好发挥电力现货价格的引导作用、更充分激发绿电交易活力、更快融入大局,服务全国电力统一市场建设,这是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下一阶段的建设重点。

  为此,南方电网公司将健全完善电力市场体制机制,让绿色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充分涌现。

  进一步推动价格形成和成本疏导机制完善,在燃煤机组容量补偿机制、西电东送输电价格机制等重点机制适应市场规则上下细功夫;

  推动健全绿电消费激励约束机制,将绿电交易电量纳入碳排放试点履约抵扣范围,推进省间绿电点对点常态化交易,完善绿证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积极推进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推动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连续结算运行,推动修编“两个细则”,鼓励新兴主体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盘活南方区域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加强现货市场与服务市场的有序衔接,推动区域调频、跨省备用、省内备用、调峰与区域现货联合出清。

  六、强化技术装备科技创新

  世界首个±800千伏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昆柳龙工程创下19项世界第一;南方电网公司投运中的7座抽水蓄能电站30多台机组正在陆续部署“国产大脑”……这背后,是一系列原创关键技术装备的创新突围。

  面向未来,南方电网公司将继续强化技术装备科技创新。

  一方面深入开展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完善技术谱系,布局一批理论研究专项,集中优势力量攻坚重大基础理论;

  另一方面,推进新型电力系统技术标准化工作,利用好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依托联合研究院等加强颠覆性技术布局,完善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表,制定实施标准编制三年行动计划。

  七、加强点面结合示范引领

  在广州南沙,全自动无人驾驶出租车在马路上畅行,一批批服务绿色出行配套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在珠海横琴,青年创业谷内25台崭新充电桩整齐排列,其中包括一台120千瓦充电功率的欧标充电桩,支持澳门居民在合作区生活就业“无感”转换......低碳零碳、数字电网、服务高效等新型电力系统特色正在生产生活场景中不断体现。

  下一步,南方电网公司将加强点面结合示范引领,让标志性成果指向标作用充分发挥。

  深化拓展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基本建成首批35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

  继续深化拓展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元素,围绕其关键元素演进趋势和典型应用场景研究,遴选新一批示范区;

  打造一批新型电力系统示范项目,强化科技创新、规划研究和示范项目的统筹结合,由点及面,点面结合,在全网层面发挥好标志引领作用。

潮头登高再击桨 无边胜景在前头

  南方电网公司将围绕七大方面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打造数字电网关键载体,深入推进“两化协同”促“两型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面完成电网数字化转型,努力成为“两化协同”标杆企业,服务支撑新增1亿千瓦以上新能源的接入和消纳,推动南方五省区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55%,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5%,服务南方五省区和港澳地区尽早实现“双碳”目标。


分享到:

关键字:南方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