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上海地区电动汽车V2G可调节能力规模预测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New Power System预测和优化理论 发布时间:2024-03-0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电动汽车出行行为将直接影响车网互动的实际效果。通过分析上海地区近20万辆电动汽车(乘用车约18万辆、物流车约2800辆、公交车4600辆)连续一周24小时行驶车辆变化数据,得到分车型电网接入功率曲线。电动乘用车不同时段行驶概率较为平均,工作日早晚出行高峰仍有70%车辆处于停驶状态,周末早晚高峰停驶概率相对更高。电动公交车、物流车高峰时段集中行驶特征更为明显,尤其公交车早高峰停驶概率仅10%-20%左右,且工作日与周末存在明显差异。

图片

上海调研样本三类车型平均接入功率

注:乘用车单车充电功率7kW,物流车、公交车单车充电功率80kW

  有序充电可调节电量主要取决于车辆数量、出行强度、单车电耗等因素,而V2G可调节电量主要受车辆数、单车电池容量、电池容量衰减等因素影响。考虑到电动物流车、公交车运营强度较高,车网互动可灵活调节空间有限,本研究主要分析电动乘用车车网互动潜力。结合单车电池容量预测曲线得到车网互动技术资源潜力。其中,有序充电调节能力主要受车辆数量、日均行驶里程、百公里电耗等因素影响,V2G调节能力主要受车辆数、单车电池容量因素影响。可见通过V2G的方式参与车网互动,电动汽车日内灵活性调节潜力将远超抽水蓄能可调节量。

图片

电动乘用车 V2G 可调节规模潜力预测

  注:电动乘用车按2020年420万辆,2025年2800万辆,2030年8200万辆,2060年5亿辆设定;抽水蓄能按2020年3149万千瓦,2020年6200万千瓦,2030年1.2亿千瓦,2060年7.6亿千瓦(储备及存量项目),日均放电时间8小时设定

  尽管V2G可调节规模潜力巨大,但其在较长时间尺度上的可调节性将受到车辆出行行为的约束。特别是对于电力系统长周期储能需求,V2G可调节能力可能受限于车辆长途出行频次及分布特性。参考国外研究成果,车辆长途出行(>150公里/天)天数一般占到全年出行天数5%左右,最高出行强度超过600公里/天。若一般乘用车每年出行300天,则长途出行天数大约为15天。考虑到长途出行日可能连续出现且易受到充电条件制约,电动汽车V2G可调节周期可能被打断。因此,车网互动更适应日内或周内调节,但较难满足更长周期(季节性)调峰的需求。


分享到:

关键字:V2G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