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正逐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相比传统能源,新能源发电方式普遍有间歇性、波动性的问题。随着新能源装机量逐年增长,保障能源稳定供应需求明显提高。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建议,进一步加快我国多种储能建设,构建以抽水蓄能、新型储能为主,电动汽车等其他多种储能形式为辅的综合性储能系统,推进低碳中国进程。
刘汉元表示,在各类储能方式中,抽水蓄能是目前最成熟、度电成本最低的储能技术。随着我国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断提升,未来大部分抽水蓄能电站会参与日内调节,按每天充放电一次计算,抽水蓄能电站的利用时数将大大提升,储能度电成本将大幅降低。
据测算,目前,抽水蓄能度电成本在0.21—0.25元/千瓦时;而光储合计度电成本,东部地区有望降至0.3—0.4元/千瓦时,西部地区有望降至0.3元/千瓦时以内,甚至更低。
刘汉元介绍,与抽水蓄能相比,锂电池储能具有系统效率高、响应速度快、选址灵活性大、建设难度低、建设周期短等特点,但对安全性要求较高。随着电池成本降低,锂电储能度电成本有望降至0.1元/千瓦时。同时,随着电动汽车的爆发式增长,车载动力电池也具备成为储能终端的巨大潜力。
“今后,储能应当成为智慧电网、新型电力系统中一个独立且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维持发电端与用电端之间的平衡。”刘汉元建议,要进一步加大政策驱动力度,集中精力在“十四五”期间及更远的未来,大规模开工建设抽水蓄能项目,尤其是建设距离负荷中心近、建设周期短的中小型离河抽水蓄能项目。
刘汉元建议,支持新型储能参与调峰调频投资建设,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储能业务,用市场化机制解决储能面临的问题。鼓励并推动部分局域网、微网、自备电网率先实现发储用一体化解决方案。此外,还要加快研究制定电动汽车参与电网储能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加快车网互动技术研发,不断提高电动汽车与电网协调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引导车主参与智能化有序充放电,推动电动汽车以市场化方式参与电网储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