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其他新型储能技术产能与项目 返回

镁基储能产业在重庆有巨大发展前景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重庆日报 发布时间:2024-03-2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发展新型储能”。在重庆,新型储能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趋势?

3月19日,以“数字赋能 低碳两江”为主题的两江绿色低碳数字能源发展论坛在两江协同创新区明月湖举行。论坛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协主席潘复生分享了镁基储能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的最新进展。

镁基储能产业在重庆有巨大发展前景

潘复生表示,资源丰富、安全、低成本的动力电池已成为全球热点之一,而缺乏安全可靠、低成本的储能技术已成为能源转型和消纳低谷电的最大瓶颈。

因此,颠覆性镁储能技术具备很大的潜在优势。潘复生介绍,镁电池相对安全,熔沸点较高,不易发生爆炸等危险;镁资源丰富,成本只有锂的几十分之一,可以使用几千年;镁化合物无环境污染,并且,镁电池体积理论能量密度是锂电池的1.5倍以上。

在两江新区,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的重要方向就包括镁基固态储氢材料、镁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新型钠/锂电池、储能装备、储能系统与安全及标准等。结合重庆制造业发达、储能需求市场容量大的特点,镁基储能产业在重庆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潘复生表示,新型储能可以为重庆创造一个新型的支柱产业,甚至有可能会成为未来发展最大的产业。同时,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面对众多企业,可以比较好地实现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有机融合。今后,有望在重庆乃至全国产生重要的影响。

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取得多项产业化成果

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由两江新区和重庆大学联合创建,成立于2022年,虽然“年龄”不大,却已取得多项产业化成果。

潘复生介绍,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已与宝钢金属、宝武镁业、广东国研合作,推广镁基储氢材料在氢储运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与华电集团等合作开展“风光电氢储一体化”“固态氢仓”示范应用。

今年1月,经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牵线搭桥,超威电源集团在两江协同创新区投资4亿元打造镁电池研发总部,建设关键材料小试、中试及电芯研发平台和中试产线。

此外,2023年6月,潘复生院士团队牵头攻克高流动性高性能压铸镁合金设计、大体积镁合金熔体纯净化、镁合金铸件结构设计与压铸工艺优化、压铸缺陷预测与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成功试制出一体化车身铸件和新能源车电池箱盖等两个镁合金超大汽车压铸结构件,投影面积均大于2.2平方米,是目前世界同类产品中最大的镁合金汽车压铸结构件。上述两款铸件与常用的同类铝合金铸件相比力学性能相当,减重32%,展现出巨大的轻量化应用前景。

今年1月,镁合金一体化超大压铸件试制成功入选2023年度重庆市十大科技进展。

记者了解到,此前,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在国际上首次试制出安时级的镁二次电池软包电芯,在意大利获得了国际镁协“未来技术奖”,目前正在向市场化推进。

明月湖实验室规划阶段基本完成

依托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明月湖实验室的建设正在快速推进。潘复生表示,目前明月湖实验室规划阶段基本完成,希望6月之前能正式挂牌,为打造万亿级先进材料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重庆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布局作出贡献。

据了解,明月湖实验室是我市聚力打造的“416”科技创新布局中的四大实验室之一,将整合布局多个新型储能材料相关的实验室,构建从前沿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卡脖子技术攻关研究及产业化全链条创新体系,按照探索一代、试制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进行布局,助力打造新材料科创高地。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一代颠覆性储能材料、高性能轻量化材料和智能新材料等,力争到2025年,导入头部企业3家以上,孵化产业化项目10个以上,积极支撑全市新型储能产业加快发展。

分享到:

关键字:镁基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