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随着新能源车的的普及,车辆电池及充电安全备受关注。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式批准深圳成立国家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系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该中心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领域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国家级中心在深圳成立,有何特殊意味?将如何发挥计量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助力解决产业当中“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痛点、难点?电动汽车电池国家级中心将如何“量”力而行,助力提升国家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系统产业核心竞争力?深圳卫视《晚间报道》栏目特邀计量测试中心相关负责人在线解读。
国家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系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落户深圳
据了解,国家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系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依托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建设,将发挥计量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提升国家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系统产业核心竞争力。
自2018年9月获批筹建以来,计量测试中心开展了动力电池关键参数量值溯源、电池一致性等测试评估,并通过深入开展计量测试技术方法研究,率先实现电动汽车充电桩“远程计量”,累计对超过10万台充电桩开展计量测试。
该中心建立充电桩计量大数据平台,接入超过12万台充电桩,通过计量数据实现了充电桩计量工作模式的创新转变。
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和最重要的系统,也是区别于传统燃油车的标志性部件,占到整车成本的40%-60%。
而充电设施是电动汽车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被纳入“新基建”范畴。目前我国充电桩保有量超过800万台,随着新一轮充电技术和电池技术的迭代升级,超级充电逐步成为主角,万亿级充电基础设施产业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院长刘铁东表示,近十年间,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但还存在少部分计量配套设施和测试能力需要填补,“产业计量中心应及时启动能力提升,以应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持续保持为产业提供计量支撑的能力。”
刘铁东介绍,电池及充电系统从设计、生产、使用、再利用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多物理参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是否准确关乎各个环节的质量和安全。比如废旧电池再利用,需要对电池的容量、内阻、电压、电流等参数的测量,筛选出具备再利用价值的电池。
在他看来,目前,国家中心具备电池所需全部测试能力,覆盖电池的全生命周期。同时,国家中心多个计量科研及应用,解决了产业中“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问题,并且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可溯源性,可以更好地用于产品研发、质量提升、问题解决、安全运行等产业链各环节、产品生命全周期所需要的准确参考数据。
深圳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精准服务
此次,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落户深圳,离不开深圳新能源汽车发展良好的政策、产业和计量基础。
在产业生态方面,过去3年,深圳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均超过100%,2023年,增长达104.2%,产量超过178万辆,占全国新能源车产量的近20%,集聚了华为、比亚迪等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骨干企业,全市电动汽车保有量也位居全球前列。
领跑新能源车赛道的背后,是锂电池材料、电池制造、电控电机等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力。在充电桩产业链条上,深圳整桩设备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充电模块全国市场占有率合计超七成。截至3月1日,全市已建成超充站239座,在建75座。
在计量工作方面,近年来,深圳已建设国家级计量平台6个,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477项,建有企业最高计量标准1794项。
202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融合增效工程,加快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计量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水平。
这个国家级的中心成立后,服务的范围和对象有哪些?
全国电动汽车专用计量技术分委员会秘书长、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新能源事业部部长卢文斌表示,中心是国家级的中心,所以将面对全国企业、用户服务。
卢文斌认为,中心要着力解决产业当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形成了国家统一的计量技术规范。中心的成立会让整个产业的技术、质量有较大提升。
刘铁东表示,下一步,国家中心的测量能力建设、技术研究、服务模式等都应该围绕产业展开,并且深化与企业的交流合作。“中心要不断开展技术攻关,及时优化服务模式,加快人才培养,持续强化对产业的支撑作用。”
结语:毫无疑问,中国在电动汽车电池领域正在取得长足进步,在各国向电动汽车转型的推动下,中国在这一快速增长的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大势所趋,着力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世界一流超充之城的深圳,应拿出更大的魄力,以创新突破产业瓶颈,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在变革时代,更好地抓住产业转型的机遇与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