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2024年开年,两部委联合发文,着力攻克长时储能技术,对新型储能提出高安全、大容量、低成本、长寿命等高要求;
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长时储能技术瓶颈仍是制约新能源发展的一大“短板”,未来需发挥举国体制优势,产学研协作联动,加强对长时储能的技术攻关……
在潜力巨大的市场推动下,长时储能项目越来越多,ESPlaza长时储能网对2023年以来在建及投运的长时储能项目梳理如下:
1.全景分析
长时储能项目地域分布图
2023年以来,山东、湖北、四川、甘肃等地区在长时储能项目建设方面遥遥领先,究其根本不难看出,长时储能在以上地区有着良好的生存土壤。
从政策上看,以上4个地区对长时储能项目都有一定的扶持力度,经济效益显著,市场化发展走上快车道。
2023年7月,山东省出台的《关于支持长时储能试点应用的若干措施》成为国内首个支持长时储能应用发展的专项政策,其对长时储能的激励落在了真金白银上。多家长时储能的相关企业受此激励,开始积极调研和布局山东储能市场。
湖北方面也不甘落后。
早在2023年初,湖北能源局就发文表示:支持相关企业在湖北开展全钒液流储能、铁锌分层液流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先进储能技术试点示范应用,相关项目列入省级示范项目名单并在2023年底前主体工程开工的,按照不超过储能电站调节容量的5倍配置新能源项目。储能电站应早于新能源项目建成。
2023年7月5日,湖北省能源局下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函》更是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4000亿元以上。到2030年,新型储能电站装机规模与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求相匹配,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以上。为实现以上目标,在产业链环节,湖北省将在完善延伸锂电池产业链、加速培育液流电池储能产业链、做强压缩空气储能产业、培育壮大氢储运装备产业、鼓励多元储能产业布局等方面加强工作。
四川成都更是多次发文表示:对2023年以来新建投运的储能项目(抽水蓄能项目除外),实际年利用小时数不低于600小时的,按照储能设施每年实际放电量,给予0.3元/千瓦时运营补贴,装机规模5万千瓦以下的、5万千瓦(含)至10万千瓦以下的、10万千瓦(含)以上的项目年度最高补贴分别为500万元、800万元、1000万元,连续补贴三年。
3月24日,四川公示的首批19个拟纳入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名单中,涉及长时储能项目6件,规模0.7GW/3.7GWh,约占总规模的52%。其中涉及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5个,总规模共计0.5GW/2.1GWh;压缩空气储能项目1个,总规模共计0.2GW/1.6GWh。
2024年3月,甘肃省政府办公厅表示争取新增新型储能装机200万千瓦。此前发布的《2024年度省重大建设项目投资计划草案》更是涵盖了1.9GWh长时储能项目,总投资金额近90亿元。
此外,山东、湖北、四川、甘肃四地区在新能源建设及装机方面也走在前列。
截至2023年底,山东省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693万千瓦,位居全国首位;风电装机容量达2591万千瓦,位列全国第五。甘肃省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为2540万千瓦,位列前十;风电装机容量为2614万千瓦,位列全国第四。
2023年,湖北发电总装机容量增加1677.68万千瓦,同比增长17.78%,其中风、光新能源装机全年新增1229.91万千瓦,是水、火新增装机的2.75倍,风、光新能源装机占比从2022年底的22.19%提升至29.90%。
作为中国水电第一大省的四川,在2022年遭遇了难得一见的限电考验后,更是着力改善现有能源供给单一且应急储备不足的困境。
基于新能源发电“看天吃饭”的特性,储能已成为以上地区能源系统运转的急需求和硬需求,山东、湖北、四川、甘肃也快速发展成为国内热门的长时储能市场。
“电力系统需要年度、季度、月度、日、旋转备用等多维度的调节,而目前的储能调节能力也就几个小时,只是小时级、不完全日调节备用,因此还需配套长周期储能技术。”电力行业专家陈愚强调道。
2.川、鄂等地液流电池项目一马当先
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地域分布图
钒作为钒电池的基础和关键材料,占钒电池成本的50%左右,拥有钒资源,就掌握了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发展主动权。
四川在发展全钒液流电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
四川是我国钒矿储量第一大省,据国土资源部统计,四川省钒矿(金属钒)储量为497.73万吨,占全国储量的63.26%。
我国的钒矿资源主要以钒钛磁铁矿为主,资源丰富,居全球前列,已探明储量约100亿吨(不包括超贫矿),远景资源量在300亿吨以上,其中以四川攀西和河北承德为主要分布地。
资源开发方面,攀西地区内有攀枝花矿区、白马矿区、红格矿区、太和矿区等主要铁矿产区,已形成年产1亿吨钒钛磁铁矿原矿、3500万吨铁精矿、500万吨钛精矿的生产能力。
从产能情况来看,钒钛股份目前具备超过4万吨钒制品产能(以五氧化二钒计),成渝钒钛、四川德胜、川威集团等亦具备一定的钒制品能力。
得钒者得天下,钒资源大省四川,凭借其资源优势向钒电池大省迈进。
湖北省对液流电池的偏爱也毫不掩饰。
2023年5月,湖北省发改委公示了拟纳入湖北省2023年新型储能电站的试点示范项目清单,清单共包含21个项目,所需采购的试点示范项目规模达1GW。
不同寻常的是,清单里没有任何项目是单独采用锂离子电池配储的,反而大规模配置了液流电池。招标需求中,全钒、铁基、锌基三种技术路径的液流电池加起来,合计规模达到了480MW,占项目总规模的48%。
3.压缩气体储能项目真“湘”
压缩气体储能项目地域分布图
总览2023年以来在建及投运压缩气体储能项目,湖南凭借湖南岳阳龙泉山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湖南衡阳百兆瓦级盐穴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创新示范项目、湖南望城区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项目三个在建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走在前列。
地处华南地区,湖南省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种类繁多,花岗岩、石灰岩等岩石硬度较高,具备建造人工硐室的良好地质条件。
此外,依托雪天盐业集团,湖南井矿盐资源丰富,盐穴资源较多,建设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优势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除青海省一在建液态空气储能项目,安徽省一投运二氧化碳储能项目外,压缩气体储能项目地域分布与我国盐矿分布近乎重叠。
中国盐矿分布图
目前已建、在建和规划中的诸多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中,利用盐穴作为储气设施的项目数量最多,成本依旧是压缩空气储能项目选址的一大影响因素。
总的看来,政府政策支持、新能源建设需求以及基于项目本身的选址需求依旧是决定长时储能项目分布的重要因素。
随着长时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长时储能地图有望更加饱满,项目地图全部点亮的那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