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这一轮新能源周期的压轴期待

作者:蒋静 来源:Mr蒋静的资本圈 发布时间:2024-04-0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这一轮新能源周期调整进入深水区,从过往产业周期来看,这个阶段暗藏着新的主旋律,还会呈现一些值得重视的关键变化。

  似曾相似,这次也不例外。

  当这一轮产能周期,走过“资本汹涌,产能为王”的惨烈竞技之后,新能源行业的主要使命已经转向如何消化庞大产能,这也是目前整个新能源行业的重要工作,并关乎很多企业的生死存亡。

  01.从产能竞技到如何消化产能

  过去几年,在供需结构一度失衡的背景下,产能为王,资本推波助澜,产能成为彼时新能源行业争相攀比的核心竞争力。

  遥想当年,某锂电头部企业,曾在2020年底搞了一场“向产能冲锋”的誓师大会,振奋人心,也开启了新能源行业的周期盛宴。

  曾几何时,规划产能也是锂电行业的一道风景线,更是光伏行业的面子工程。

  如今,供需逆转,光伏及锂电产能奔向TW/TWh,储能的产能更是难以有效统计,上游材料环节纷纷过剩,下游电动汽车主机厂也进入产能淘汰阶段。

  产能已经摆在这里了,如何消化庞大产能,已经根植于新能源行业企业的战略层面,无论头部企业,还是腰尾部企业。

  02.从制造端到资产端

  从过往经验来看,答案是清晰的。

  那就是更加重视资产端,深挖细分应用场景,扩大持有型资产规模,介入资产投资运营,把庞大的制造端产能塞进各个细分场景的各个角落。

  与其坐等需求,不如主动挖掘需求。

  资产端的投入,势必沉淀更多资金,本质上是把资产做重,这就需要引入更多外部资金,尤其是市场化长线资金,这样才能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在上一轮新能源周期,这个环节是比较失败的。

  在光伏行业,当时一些民营光伏行业介入下游光伏电站,沉淀了大量资金,由于当时光伏电站的收益率依赖于政府补贴,而政府补贴延迟发放,导致光伏电站投资企业资金周转压力较大,加之当时光伏电站资产流动性不足,导致那个周期背景下通过光伏电站运营来消化光伏制造产能的效果不好,甚至是失败,拖累一批民营光伏企业。

  在锂电行业,也是如此,最典型的莫过于沃特玛联盟的崩塌,本质上还是因为当时电动商用汽车运营依赖于国家补贴,而补贴的滞后性及不确定性,再叠加自身电池产品的不过硬,导致整个模式没有形成闭环,最后一地鸡毛。

  历历在目,教训惨痛。

  03.如何走出上一轮阴影?

  上一轮教训深刻,这一轮尤要谨记。

  这一轮周期,实际上已经陆续开始进入资产端或者运营端。

  最典型事件莫过于,宁德时代于2022年1月推出换电模式,打造换电服务品牌“EVOGO”,介入换电运营领域,本质上也是资产形式的一种。

  资产运营模式,关键还是要出表,也就是不能自己玩,不能把存货变成固定资产,这样资产越做越重。

  这就需要把握几点。

  一是要形成一批专业化的资产开发、运营和管理团队,不断挖掘细分场景需求,走向纵深,实际上近年发展较快,尤其是工商业光伏、户用光伏、工商业储能、换电服务等,已经形成了一批优秀的开发商。

  二是要培育一批专业的市场化资金尤其是中长期资金,实际上在海外市场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大型储能电站已经比较成熟,国内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还需要投资者的不断适应和加持。

  三是要形成市场化的交易机制和资产证券化渠道,本质上是要让新能源资产流动起来,而不是沉淀下来,这样才可以吸引中长期资金参与,持续不断地为资产端输入资金,形成良性闭环。

  四是围绕资产管理的配套服务,包括数字化运维、运营管理、金融服务等,这个就不再展开了。

  关键就是形成可持续生态。

  总之,新能源资产开发、投资、运营及管理模式,本质上还是资金驱动,需要形成一个市场化闭环,否则就会掉链子,上一轮新能源周期中的光伏也好,锂电也好,新能源汽车也罢,最终都玩砸了,就是因为没有形成闭环,如今没有政策不确定性的扰动,更加市场化,新能源资产的运营模式也终于有望走向成熟,走得更远。

  这一轮新能源周期,在产能再次过剩的背景下,如果能够推动新能源资产运营和管理模式走向闭环,走向理性,走向成熟,并倒逼制造端高质量发展,那也算是一件幸事,值得期待。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