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行业周期性震荡中,储能系统招投标价格不断走低。价格战加剧叠加碳酸锂价格不断回落,储能电芯及系统的中标价“直流而下”。
3月中旬,许继电气以0.564元/Wh的价格拿下新疆立新能源75MW/300MWh储能系统设备采购项目,再次刷新储能系统中标低价。而在2023年年初,储能系统的平均单价在1.5元/Wh左右。
早在2023年初,储能系统毛利率低引发行业关注,而储能系统招投标不断走低,无疑储能系统毛利率已经久居“低位”。
在此行业背景下,更考验系统企业的综合降本增效能力、规模化生产能力以及企业整体经营能力。
高工产研(GGII)预测,储能系统集成产业正面临着产能过剩、价格下滑、企业整合与淘汰的调整期。2024年纯集成企业市场份额将被不断挤压,被淘汰出局的风险大大提升,预计50%以上的储能系统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同时,CR10系统企业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将占据80%以上市场。据GGII调研统计,2023年在全球储能市场出货量中,TOP20企业已经占据超90%的市场份额,且头部企业在品牌、渠道、技术等方面更具优势,有望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
储能系统低价愈演愈烈
从2024开局来看,1月16日,大唐集团2024年度2GWh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框架采购项目中共吸引49家企业投标,最低报价0.615元/Wh,最高报价0.762元/Wh。
3月份,许继电气以0.564元/Wh的价格拿下新疆立新能源75MW/300MWh储能系统设备采购项目。随后开标的重庆辰峰储能40MW/80MWh储能系统采购项目显示,该项目最终入围的三位中标候选人,其报价也非常低,分别是电工时代0.6元/Wh、中车株洲所0.603元/Wh、威胜能源0.614元/Wh。
而在3月27日开标的中核集团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2024年度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系统集中采购项目显示,投标的71家企业中,有34家企业报价为0.6元/Wh及以下,最低报价为0.5575元/Wh。
2024年开局,电芯成本仍在下探,内卷与过剩裹挟着国内系统厂商纷纷选择低价竞争策略,这也导致储能系统及EPC价格持续下滑。激烈的市场竞争、急剧扩张的产能、同质化严重的产品以及几十家企业抢一个标等,储能系统招投标“卷”向更低。
系统低价的“底”
储能系统低价的底在哪?2024年是否会触底?高工储能从多位行业人士了解到,预估2024年储能招投标将持续低价,但下降趋势应会相对和缓。
电池级碳酸锂现正式跌破10万元关口。2024年碳酸锂明显供大于求,过剩量约为18万吨LCE,预计2024年碳酸锂价格将在弱势中震荡探底,现货最低价格不排除跌倒8万元上下,价格区间将维持在8~12万元,库存的消耗是个漫长的过程。
随着碳酸锂价格不断下跌,储能电芯的价格也一降再降,从2023年初的0.95元/Wh一路下跌至年末的0.4元/Wh,跌幅接近60%。
2024年新年伊始,除宁德时代的电芯价格仍然维持在0.5元Wh以上,其他电芯厂家的280储能电芯价格基本都降到了0.4元/Wh以下,储能电芯正式进入0.3元/Wh时代。
多位企业人士表示,“电池企业目前报价已接近“触底”,若上游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再次异动,奔着往10万元/吨以上涨幅,电池企业将迎来十分惨重的亏损。”
在此背景下,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已率先开始推动锂电池生产环节的极限降本和进一步降价,以求在2024年的锂电池价格站中保持市场地位。
据了解,比亚迪已在内部通知:2023年,采购团队通过层层筛选,去劣存优,充分招标竞价等手段,实现了利益最大化。当前,采购降本空间依旧巨大。2024年将继续加强非生产性物料的管理和控制,凝心聚力,降本增效。
“电芯价格低了,储能系统报价还能继续降,继续卷。”有生产商亦如是表示。
而经过2023年下半年的去库存,电池厂商对市场预期供应正在回归理性,从脱钩到再次锚定碳酸锂以应对产能过剩。
GGII预测,交流侧储能系统的降本将从主材(电芯、PCS)到辅材(消防、温控等)转移。
相比电芯和PCS的毛利(23年分别是<5%和20%),液冷方案与消防系统的毛利在30%以上,随着新的辅材企业进入,GGII预计2024年辅材系统仍有10~15%的降价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大量的辅材企业大都是来自其他领域,且不乏消防、温控的龙头企业,比如美的、格力等家电企业先后发布了温控产品。因此短期看来,这些企业存在一定的降本优势,或将驱动储能系统价格持续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