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长虹飞架,纵横南北;高峡平湖,山水蓄能;铁塔生长,机器轰鸣……一季度,一批电网工程项目扎实推进,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工地,涌动着澎湃活力。
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开年以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牢记“国之大者”,全力推动电网重大项目建设,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电网建设火热
带动产业链助力稳经济
今年以来,各地陆续列出基础设施建设清单,能源电力项目是其中的重头戏。
在浙江公布的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项目实施计划项目表中,有超过100个能源项目;内蒙古正加快推进“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今年新能源重大项目投资力争超1800亿元;湖北今年谋划推进75个重大能源项目,包括±800千伏金上—湖北特高压直流工程(湖北段)和1000千伏武汉—南昌特高压线路(湖北段)等“能源高速通道”……
各地布局的能源项目中,包括新能源、输电通道建设、储能等多类型内容,既凸显了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的重要性,也着眼发挥能源电力项目的带动效应。
春日建设忙。在位于河北邯郸的±800千伏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冀1标段施工现场,旋挖钻机钻头高速旋转,作业人员开展灌注桩基础施工。作为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综合能源外送项目,陇东—山东特高压工程加快建设,也带动产业链“转”起来。
3月7日,在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秦皇岛分公司的特高压装配试验大厅里,为陇东—山东特高压工程研制生产并试验合格的首台特高压变压器成功下线。该公司承接了陇东—山东特高压工程庆阳换流站14台特高压变压器中11台的生产任务,将于今年年底前全部交货。
陇东—山东特高压工程的带动效应并非个例。电网工程作为重大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具有产业链长、覆盖面广、创新活跃、带动效应强等特点。以国家电网公司3月15日开工的陕北—安徽特高压、岳西抽水蓄能电站两项工程为例,两项工程辐射上百家装备制造企业、科研院所、建筑施工单位,将带动上下游企业投资近千亿元。
今年,国家电网公司电网投资规模预计将超过5000亿元。金上—湖北、陇东—山东、宁夏—湖南、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武汉—南昌、张北—胜利、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以及1000千伏特高压北京西站、石家庄站、天津站扩建工程等特高压工程正在推进。
随着更多电网重大项目“动”起来,带动能源产业链上电源、电工装备、用能设备、原材料等上下游产业“转”起来。能源产业链循环畅通,将对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助力稳投资、稳经济。
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服务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
“风光火储”项目加快推进,光伏基地建设快马加鞭,渔光互补新能源项目打造复合产业模式,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近期,一批着眼绿色发展的能源项目稳步推进。
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保持高速度发展、高比例利用、高质量消纳的良好态势,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5.16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51.9%,为保障电力供应、促进能源转型、扩大有效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阳春三月,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冷市镇,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组塔作业加紧推进。作为我国首个以输送“沙戈荒”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工程,“宁电入湘”工程投运后年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可为湖南新增约六分之一的用电量,其中50%以上来自宁夏“沙戈荒”新能源基地。
建设新能源基地电力外送通道,对于送端省份,将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和新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水平;对于受端省份,则在推动绿色用能方面发挥着综合效应。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累计建成35项特高压工程。金上—湖北、陇东—山东、哈密—重庆等特高压工程有序推进,一批500千伏网架加强工程稳步实施……电网网架结构持续优化,将为各类清洁能源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实现新能源高比例并网消纳,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也是关键一环。作为电力系统的“超级充电宝”,抽水蓄能工程的建设也在加速。
在辽宁大雅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现场,建设者们正在挖掘升压站、通风兼电缆洞洞口。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支撑辽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消纳,助力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抽水蓄能电站投运规模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
目前,辽宁兴城、甘肃玉门、湖南汨罗、青海哇让、重庆栗子湾、安徽岳西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有序推进。更多灵活调节电源将为电网构建起安全经济、运行灵活的“蓄电池”,为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提供支撑,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春到雄安,“未来之城”创新潮涌。雄安新区容西片区Ⅱ期和雄东B单元配电网建设进入验收和推动送电的收尾阶段,施工和运维人员正在紧张试验、对点、联调中。机器人、自愈装置、自动化装置等设备一应俱全,雄安新区配电网科技感十足。项目建成后,片区供电可靠性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国家电网公司各单位立足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实践中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南瑞集团以基础研究突破加快传统电力技术升级换代,加快电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制自主可控重大装备;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国网新疆电力以“大云物移智链”技术为驱动,开展功率预测人工智能大模型等研究攻关,推广“新能源+高载能+绿电交易”等新模式;推动数字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融合,国网天津电力正探索以电力物联网感知全息运行状态、以人工智能赋能系统运维控制、以边缘计算保障终端用户高效互动;推动数智化转型,国网江苏电力加速建设“光储充”一体化综合能源站,打造微能源网示范项目,深化零碳智慧虚拟电厂应用……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能源大数据、多能互补、智慧用能等新成果、新模式的涌现,推动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这个春天,电网向“新”而行,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融入在保证高可靠供电的同时,也带给人们全新的用电体验。
3月26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杜城村数字孪生智慧开关站施工现场,供电员工正调试开关柜内的智能设备。该站投运后,杜城村将成为浙江首个乡村数字孪生电气示范村。
面对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浪潮,国家电网公司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公司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推动在高海拔多端柔直、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送出、分布式光伏友好并网、电力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快取得一批原创成果。
不负春光建设忙,一系列电网基础设施项目加快落地,特高压工程建设正酣,现代智慧配电网因地制宜创新实践……国家电网公司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