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4月6日清明假期,在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科文中心充电站,苏州供电公司员工在对充电桩设备进行状态检查,指导车主使用“e充电”APP,确保广大电动汽车车主能够顺畅出行。
2月底,苏州地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42.7万辆。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上升,车主对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日益增加。苏州供电公司在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充电模式、优化私人充电桩报装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
覆盖各类出行场景
为服务新能源汽车出行,打造绿色低碳交通城市,苏州供电公司持续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充电网络布局,更好地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场景的充电需求。
在城市,苏州供电公司建成邓尉路、南星渎等多座多功能城市公共充电站,除了提供充电服务,还可以为网约车司机提供休憩场所。在城际之间,该公司打造有效满足新能源汽车中长途出行需求的城际充电网络,新建、扩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增加充电车位数量,提高充电功率,实现苏州主要高速公路干线充电服务全覆盖。在农村地区,该公司在各乡镇广泛布点充电桩,在金庭镇古樟园等景区建设公共快充站,有效满足农村居民充电需求。
目前,苏州供电公司建有充电站497座、充电桩3319台,充电服务网络覆盖17个高速公路服务区。2023年,该公司供电区域充电量1.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69%,充电服务次数518万次,充电服务满意率100%。
满足多元充电需求
倒入停车位,无线充电感应器自动感应,停车落锁……当车主完成常规停车动作时,无线充电设施也随之启动。3月23日,新能源汽车车主陈先生在位于苏州市高新区邓尉路的多功能城市公共充电站体验了一次无线充电。
“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的原理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手机无线充电类似,通过充电设施和汽车内的线圈,分别发射和接收电能。”苏州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员工赵猛介绍,该多功能城市公共充电站内共建有两台有线、无线一体化充电桩,兼具有线充电、无线充电两种模式,可以满足车主多样化的充电需求。
随着充电网络的逐渐完善,充电模式也在不断更新。苏州供电公司在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探索应用无线充电、共享充电、光储充换一体等充电新技术、新模式,以更加高效便捷的充电模式助力苏州交通绿色发展。
吴江区枫荟雅苑小区地下停车场的共享充电服务区有一条长约60米的银白色导轨,串联了该区域44个车位,一台精巧的机器人在导轨上穿行,每一个车位上方都安装了电源插座。这一“全电共享”充电模式由苏州供电公司推出。车主只需登录微信小程序,填写停车位号码,即可向轨道机器人发出充电指令。收到指令后,机器人抓取一台空闲充电枪,移动到新能源汽车后方,自动放下充电枪,车主插上充电枪就能为新能源汽车充电,实现从“车找桩”到“桩找车”的转变。
优化客户办理流程
“没想到这么快就完成了报装申请流程,全程只需要在手机上操作,一趟都不用跑。”3月20日,家住虎丘区上瑞阁小区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宫女士在“苏服办”APP完成了充电桩报装申请。
1~3月,苏州地区新增私人充电桩1.8万台,全市私人充电桩总量达到20.33万台,居江苏省第一。以往,车主需要携带车位产权证明等材料,分别到物业公司、业委会、供电营业厅等多处办理业务,才能完成充电桩报装申请。为提升客户体验、提高私人充电桩报装效率,2021年,苏州供电公司在太仓率先试点“充电桩报装一件事”,依托太仓政务服务平台“太e办”小程序,集成报装申请材料,初步实现了居民充电桩线上报装申请功能。
此后,该公司持续扩大试点范围。2023年6月,结合苏州供电公司在太仓的试点经验,苏州市出台《苏州市“居民充电桩报装一件事”主题服务实施方案》,将涉及充电桩报装的确认、审核等事项整合至江苏省政务服务平台“苏服办”APP、苏州市政务服务平台“苏周到”APP,通过电子证照调用、线上合同签订等方式,实现居民充电桩报装全流程“掌上办”。
苏州供电公司还持续扩大服务覆盖面,努力破解动迁小区居民充电难题。该公司以吴江区为试点区域,在产权车位不足的小区实施规模化“统建统服”模式,引入充电运营商,提供统一建设、运营、运维等服务,建设共享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实施智能有序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