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储能,谁在翩翩起舞?

作者:蒋静 来源:Mr蒋静的资本圈 发布时间:2024-04-2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储能产业链,分化明显。

  上游制造端哀鸿遍野,但下游资产端热火朝天,新能源装机刺激下的新型电力系统不断完善,也刺激了以独立/共享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跨越发展。

  当然,不再是草莽发展,而要坚信专业的力量。

01.新能源领域最靓丽的仔

  如今,碳酸锂价格一路下滑,磷酸铁锂电池价格也降到0.4元/Wh左右,上游制造端哀鸿遍野,部分企业不仅不赚钱,甚至还在赔现金流。

  上游成本不断下降,下游资产端自然受益,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则是一片热火朝天。

  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GW/ 48.70GWh,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

  截至2023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已达31.39GW/66.87GWh,平均时长2.1h。预计到2024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量将超过抽水蓄能,成为最主要的储能形式。

  不同于往年强配储能的草莽发展,如今更加市场化。

  截至2023年底,我国独立/共享储能装机规模达15.39GW,占新型储能的比例已达49%,且呈快速上升趋势,主要分布在山东、湖南、宁夏等系统调节需求较大的省区。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预计,到2030年,我国新增独立/共享储能将占新增新型储能规模的85%,累计独立/共享储能装机规模将占到累计新型储能总规模的65%。

  市场化已来,独立/共享储能“势不可挡”。

02.政策不断加持

  当然,仍有不少瓶颈。

  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提出更大需求,新型储能大规模建设和调用不充分的矛盾日益凸显。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旨在规范新型储能并网接入,推动新型储能高效调度运用,促进新型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政策不断加持。

  随着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机不断提升,新能源电力市场化交易占比不断提高,将从2023年的47%提高到2030年100%的全面市场化交易,而电力市场化交易的基石必然是新型储能。

  未来,预计更加市场化的独立/共享储能将获得更快的发展,一方面是制造端的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则是消纳端的调配保障。

03.资本跑步进场

  资本也为此活络。

  目前,独立/共享储能的投资主体仍然是能源国企为主,依靠较低的资金优势,收益相对可观且稳定。

  在资本市场变革的关键时点,IPO收紧,股权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大幅下降,分红理念开始流行,而曾经不被关注的固定收益模式开始变得更有吸引力。

  各路资金开始跑步进场,甚至保险资金,这也成为宏观货币现象的一个反映。

  源、网、荷、储协同发展,独立/共享储能既是新型电力系统的一部分,更是电网的一部分。

  目前,独立/共享储能正处于发展初期,位于电网关键节点的储能项目更具有稀缺性,经济可行性和投资价值也更加突出,这也是储能行业发展初期大家竞相争夺的资源。

  换言之,早卡位,更受益,优质储能项目资源随着后续开发只会越来越少,预期收益也会越来越低,而早期项目得益于更为优越的电网节点优势,也具有更好的预期收益。

  当然,这将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手艺活儿。

  目前,锂电成本处于低位,电网节点资源处于开发早期,储能并网调度及电力市场化交易处于加速完善的关键时点,独立/共享储能正在迎来最好的发展时光,也成为储能产业链当前最值得关注和布局的领域。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