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继一季度销量不及预期之后,特斯拉近日发布一季度财报,业绩表现同样不及预期,净利润甚至直接腰斩。美国时间4月23日,特斯拉盘后公布财报显示,公司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13.01亿美元,同比下滑8.7%,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23亿美元;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11.29亿美元,同比大跌55%,远低于分析师预期的18.1亿美元。
销量、利润下滑、股价下跌是否意味着消费者和资本市场对于特斯拉“祛魅”了?
“祛魅”是当下的流行词汇之一,是指人们逐渐打破对表面光鲜或遥远神秘的事物所固有的“滤镜”并对其重新审视的过程。放在特斯拉身上,似乎还挺合适的。此前,大家都对特斯拉有科技光环“滤镜”,但随着竞争者都开始“卷”起来,特斯拉的“美颜特效”似乎也已经到期了。
销量放缓 消费者打破“滤镜”
此前,特斯拉公布的第一季度交付数据显示,今年1~3月特斯拉全球共交付38.68万辆,创过去5个季度的新低。交付量和去年同期相比下滑8.5%,较去年第四季度下降20.2%。这也是特斯拉近4年来首次季度交付量同比下降,且远低于华尔街平均预估的45.42万辆。
特斯拉将销量下滑归咎于一季度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的Model 3焕新版的生产处于爬坡阶段,红海危机导致物流受阻,德国柏林超级工厂纵火案一度造成工厂停工等。对此,马斯克表示:“我们认为二季度会好得多。”
对于全年,特斯拉在财报中重申,2024年其销量增速可能“明显低于”上一年。有特斯拉高管表示,特斯拉正处于两波增长浪潮之间:第一波增长浪潮由其广受欢迎的Model Y和 Model 3汽车推动,下一波增长浪潮将由自动驾驶业务以及新一代汽车推动。
不过,对于销量下滑,外界并不太认可特斯拉给出的理由。德意志银行分析师伊曼纽尔·罗斯纳指出,特斯拉第一季度产量为43.3万辆,产销之间的差距近5万辆。这意味着,特斯拉需求放缓是不争的事实。特斯拉方面也承认:“由于当前很多跨国车企优先发展混合动力车而不是电动汽车,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持续承压。虽然许多公司在缩减投资,但我们仍在为未来的增长进行投资。”
目前,在特斯拉的本土市场——美国,混动车销量异常火爆,这可能确实对特斯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过,特斯拉需求放缓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产品迭代速度慢,而且其技术领先地位正在被中国品牌超越。目前,特斯拉的主力车型还是Model 3和Model Y,而Model 3已经上市7年了,Model Y面世也已经快5年了。当年横空出世的特斯拉,曾以新技术和新产品征服赢得不少“粉丝”,但现在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正在迅速下降。
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由于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日益崛起,给特斯拉带来了巨大压力。在中国竞争对手都在“卷”产品、“卷”技术的当下,在很大程度上仍在“吃老本”的特斯拉,客户流失并不令人意外。而且,由于没有新车型,特斯拉近年来主动掀起“价格战”以刺激销量,但其定价策略一直在变动,时而降价,时而又涨价。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也“劝退”了不少消费者。
市值缩水 科技光环褪色
整体来看,特斯拉的一季度业绩低于预期。营收和利润的下滑,使得营业利润率大幅收窄,从去年同期的11.4%降至5.5%;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45美元,毛利率为17.4%。除毛利率外,各项财务指标均低于华尔街预期。为此,多家金融机构下调了特斯拉的目标股价。
多重因素导致了特斯拉利润大降,例如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放缓,特斯拉在激烈的电动汽车“价格战”中下调价格,作为特斯拉销量支柱的中国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特斯拉似乎有点后劲不足了。
事实上,今年以来,特斯拉的市值缩水严重,直到最近才有所好转。今年一季度,特斯拉股价累计下跌近三成,创下了自2010年IPO以来的最大季度跌幅。为什么特斯拉在资本市场也没那么“受宠”了?
最主要的原因是,不管是消费者还是资本市场,大家对于特斯拉的看法已经发生了改变,以前可能更多地将特斯拉视为一家科技公司,但现在特斯拉的科技光环已经褪色,看起来和其他车企没什么两样。
虽然一直以来马斯克都努力将特斯拉塑造成一家拥有光鲜外衣的科技公司,与大众、丰田等传统车企完全不同,但现在大家似乎不买账了。今年以来,被称为美国“瑰丽七股”的苹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Meta、英伟达、特斯拉、亚马逊和微软市场走势分化,英伟达、Meta、亚马逊、微软延续2023年的上涨走势,而特斯拉、苹果、谷歌表现不佳,尤以特斯拉最为“拉胯”。市场人士认为,人工智能浪潮的兴起,是“瑰丽七股”资本市场表现分化的重要原因。英伟达一直是AI浪潮的主要受益者,而特斯拉虽涉足人工智能领域,仍被分析师普遍认为是一家汽车公司。不少投资机构甚至称,应考虑将特斯拉从“瑰丽七股”中除名。
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特斯拉近来也启动大规模裁员。前不久,马斯克发布致全员信称,特斯拉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0%以上”,以应对销量下降和电动汽车价格战加剧的问题。截至2023年底,特斯拉全球员工总数为140473人。以此计算,至少将有1.4万名员工离开特斯拉。除了在美裁员外,据了解,特斯拉中国区裁员几乎涉及所有部门,一些部门的裁员比例甚至远高于10%。
“救命稻草”低价车型敲定
新产品方面,特斯拉称,已更新其未来的车型阵容,以加快推出新车型,包括更平价的车型。这让投资者松了一口气。多家外媒指出,这是特斯拉股价盘后大涨的最大原因。
据了解,前不久,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独家爆料”称,在与中国电动汽车的激烈竞争中,特斯拉已取消低价车型Model 2的生产计划,转而全力以赴开发Robotaxi。一直以来,Model 2被投资者寄予厚望,售价预计在2.5万美元左右,有望成为推动特斯拉增长的下一款热门车型。对于路透社的报道,马斯克迅速进行了否认,但并未能扭转特斯拉的跌势。直到财报发布前,特斯拉股价已连跌数日,2024年以来股价累计跌幅超40%。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表示,预计今年年底或2025年初开始生产新车型,包括售价更低的电动车型,这早于此前计划的2025年下半年。这一表态极大安抚了投资者,特斯拉的股价也随之回春。另外,有分析师询问关于低价车型的详细信息,不过马斯克并未给出回应。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生产方面,特斯拉表示,新车型将能够与现有车型共用生产线,目标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产能,并在投资新生产线之前实现“较2023年产量增长50%以上”的目标。
此外,特斯拉正全面加大对人工智能(AI)及自动驾驶的投入。马斯克表示,到今年年底,特斯拉将拥有8.5万颗英伟达H100 GPU用于训练人工智能。而且,马斯克还证实,特斯拉正在与一家车企讨论其FSD自动驾驶技术授权许可的事宜。“我们正在与一家汽车制造商进行对话。”他说。特斯拉计划向其他车企提供其自动驾驶车载计算机和摄像头,并授权其使用软件。不过,特斯拉管理层也提到,即使今年达成许可协议,特斯拉可能也需要3年时间才能将其集成到其他汽车上。基于FSD技术日趋成熟,特斯拉将按计划于今年8月8日发布Robotaxi。
可以看出,通过低价电动汽车、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特斯拉正在重构业务版图。“从2019年到现在,我们刚刚经历了一段很长的繁荣时期。”马斯克在电话会议上表示,“现在是时候重构公司业务架构,以实现下一阶段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