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市场>电网侧储能 返回

储能工程师:让风光做“主”、绿电生“金”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4-05-0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百米的白色风机徐徐转动、直入碧空,一座座光伏板鳞次栉比、熠熠生辉……位于张家口张北县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集风电、光伏发电、储能及智能输电工程四位一体的新能源示范工程。

储能工程师杨俊丰,已在这里度过了十年的光景。

储能,是通过设备将多余的能量进行储存,待有需要时再释放的循环过程。而在当时,新能源还不像现在这样被大家所熟知,储能技术在产业领域的应用也才刚刚起步。

回想起10年前,杨俊丰用“白纸”来形容当时的自己。在他的设想中,学习电力系统专业的他会像很多前辈一样,从事电网配电等相关工作。不成想,自己从事的第一份工作,却是此前“听都没听过”的产业领域。

“现在还记得,当时第一次进入储能厂房时,目光所及皆茫然,不知从何下手。”他说。

储能是什么?作用几何?设备如何操作?这些基础性的问题,也成为当时摆在杨俊丰和同事面前的一座座高山。这一切,都需要在自我摸索和团队交流中“边干边学”。

从对储能电站设备的巡检、维护,到对储能电站的运行监控、故障处理,再到安全巡视、数据管理……通过前期不断探索,这些曾经让杨俊丰“摸不着头脑”的新鲜事物,早已成为他的日常。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回头看,在日复一日的探索中,杨俊丰等众多工程师们已经蹚出了一条新兴产业落地生根的实践之路,助力储能从一项技术转化为切实可感的新质生产力。

据他介绍,10年间,储能技术运用经历了从技术向应用、从探索到成熟的发展阶段。在储能技术的赋能下,“风光”电能正从过去让人头疼的“垃圾电”,转变为稳定、清洁的绿色能源。

2022年,北京冬奥会实现了奥运史上首次100%使用绿电,杨俊丰所在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便承担了这次绿电的主要供应。这些可知可感的变化,让他切切实实感受到这份工作的份量和重量。

“我们电站在建设之初就承担着破解新能源‘集中并网’‘集成应用’难题的攻坚任务。”杨俊丰表示,在应用中对新设备、新技术的先行测试以自然融入了大家的日常当中,反向助推着储能供给端进行迭代更新。

不仅如此,基于长期在储能领域运维和相关科研项目管理经验,杨俊丰曾先后参与多项国家标准、行标编制及多项国家重点研究项目、省部级科技项目研究。

这些宝贵的“一手经验”,正在实践中形成一项项可复制、可推广的运行机制,助力整个行业朝着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杨俊丰表示,未来仍将在储能领域潜心钻研,在探索中助力更多技术成熟落地,让从冀北吹出的绿色春风吹向世界的更多角落。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工程师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