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国家铁路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推动铁路行业低碳发展实施方案》(下称“方案”)。
方案强调在场站中加大对光伏发电等节能和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力度,新建铁路场站等建筑屋顶应优先考虑采用光伏建设一体化方式(BIPV)或为光伏发电系统提供设置条件。积极推动运输装备实现低碳转型,降低内燃机车的排放水平,大力推动高耗能高排放机车向新能源化提升替换,同时研发储能、燃料电池、替代燃料等低碳新技术。
早在2021年,飞轮储能系统就已成功应用于电气化铁路,实现了一种创新的应用场景。具体来说,当火车在牵引变电站进站刹车时,会产生大量电能。通过运用储能技术,这些电能被有效地储存起来。在火车加速出站时,储存的电能被释放,用于推动列车。通过这一创新应用,铁路供电系统不仅提升了电能质量,还降低了电能的消耗。到2023年,国内首套“基于超级电容储能的电气化铁路再生制动能量利用装置”示范工程项目正式投运。
飞轮储能系统是一种用物理方法实现能量转换的储能装置,整个飞轮储能系统实现了电能的输入、储存和输出过程。
冰雪交织春运,极端天气让旅客出行遇到重重困难,也让部分地区铁路运行承受着巨大的客运压力。当不少网友吐槽“高铁冻成了慢铁”时,我们从飞轮储能中看到希望。
科技不能与自然直面对峙,而应在适应自然的前提下,寻找理性发展的空间。未来高倍率的储能技术将在铁路牵引电能质量、能量回收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随着铁路电气化、分布式新能源的接入,大规模储能技术的运用也会得到加强。
气候变化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愈发显现,而我们不单单仅靠布局储能就能达到万无一失的效果,在铁路的设计规划时,要将气候变化的种种影响纳入考量体系中,在基础设施的韧性打造中下功夫,在能源使用及储能的弹性布局中下功夫。让每一个身在异乡的人,回家的路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