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稀土行业:“御外”需先自强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8-1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随着世界贸易组织(WTO)上诉机构最终裁决结果的出台,中国稀土业的外患内忧更加刺眼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而中国稀土产业政策、出口政策、科技发展政策的全盘调整,已经更紧迫地提上了议事日程。

8月7日,WTO给历时多年的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的稀土纠纷一个最终的说法,即中国对稀土出口采取的出口关税、配额等形式的限制,不符合有关的WTO规则。应该说,这一裁决丝毫不令人意外。各界认为,在裁决作出之后,为了执行裁决,中国稀土出口配额有望放开,各种限制措施可能退出历史舞台。

在稀土出口方面遭遇变局之后,在国内,稀土行业整合的呼声不断升高。国家稀土办主任贾银松8月8日表示,工信部联合多部委将于8月15日开启新一轮稀土“打黑”行动,同时我国将组建6家稀土大集团,真正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符合现代企业的制度。一直以来,稀土生产的无序、低效竞争都被视为该行业的心腹大患。

在这次的稀土诉讼之中,中国利用WTO规则与美、日、欧博弈周旋,为国内稀土行业的调整转型赢得了一定的宝贵时间。但现在,随着WTO裁决结果的出台,稀土行业改革已经到了不能再拖的时刻。

首先从外部角度来看,整个稀土行业的国际分工格局对中国极为不利。虽然“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是一句名言,稀土被视为中国拥有的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但实际上中国真实的稀土储量,并不足以形成国际垄断地位,根据近些年来的最新统计,仅仅占全球的30%多。不过,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的比重很高。之所以产量比重高于储量比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美国等稀土储量同样丰富的国家,目前选择不大量开采稀土,而是采取从中国进口的方式,一方面享受中国稀土价格低廉的好处,另一方面把本国的这种战略资源保存下来。同时,日本等国的进口也不全是为了眼前工业生产所需,而是把从中国廉价进口的稀土储存,建立稀土战略储备。中国在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之后,将珍贵的资源以“白菜价”卖出,而随着低效开采造成的国内储量的减少,在未来还可能变成稀土的进口国,这在经济和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对中国都是非常不利的。

但是,这种不利状况决不能通过限制生产和出口的方式来扭转,WTO的裁决已经对这样的做法敲响了警钟。而且这些限制出口措施还会授人以柄,为一些国家在国际上渲染“中国威胁论”提供弹药。中国要利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好处,就需要遵守国际规则,尽管这可能在实质上对中国不利,但要“御外侮”只能走内部自强这一条路。加快稀土的产业升级和集约化生产,是摆脱在国际分工中不利格局的唯一方法。

所以,呼吁加强国内稀土行业的整合是必须的。不过,现在的“整合”通常被理解为对所谓的“无序竞争”的纠正,对中小企业的淘汰。但应该特别注意的是,这些措施都应该在合法轨道上运行,对于违反环保标准的企业依法整顿,对于违法私自开采、走私等行为依法打击,但是不能以整顿的旗号而忽视一些正常经营的中小企业的利益,强制性地把它们纳入大型稀土集团之中。

其实,在稀土行业泛滥的所谓的“黑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出口配额等限制的结果。在稀土出口配额制度之下,有资质的稀土生产企业实行限额出口,这些稀土企业的国际交易受到严格审核,这就造成交易成本很高,交易过程冗长低效。在市场供求力量的作用之下,一些没有出口资质的企业选择走私渠道。这些私自开采和出口的企业与有资质的企业之间产生了竞争,导致内耗,导致我国稀土企业根本无法主导在国际上的定价权。

在走私等渠道的刺激之下,稀土行业滥挖盗采等现象泛滥,导致稀土生产伴随着巨大的环境污染问题。对此,国家应该通过更严格的环保执法,同时通过资源税改革,对稀土企业征收合理的资源税,迫使企业将稀土生产的资源、环境成本纳入其生产成本考虑之中,促使稀土行业向着集约化、精细化经营的方向转变。

但应该注意到,国有大型企业因为经常得到国家的各种倾斜性照顾,创新和探寻技术进步的动力往往不足,而国家支持的创新机制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中国稀土行业亟须的是生产方式、工艺、产品等方面的创新,在价值链上向上攀升,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占据较高的位置,唯此才能避免在国际竞争中沦为简单的原材料出口国。为此就必须激发私营主体的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而如果把稀土产业的整顿简单理解为“官办官营”,那么借鉴其他行业的历史经验,创新和技术升级的前景可能不令人乐观。

从根本上说,优化稀土管理机制、实现稀土产业整合、加强稀土生产的整体统筹规划,这与更多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二者之间并不冲突。与其人为扶持一些事先钦定的稀土产业集团,不如国家制定清晰明确的标准,鼓励更能使用清洁集约方式生产的稀土企业发展。要实现稀土生产的集约化,更重要的途径是,国家放开稀土生产和出口资质的限制,从而减少这些管制措施所滋生的寻租行为,同时减少奖劣罚优现象,通过竞争让更有创新和升级优势的企业脱颖而出。

归根到底,只有中国的稀土行业在市场竞争的洗礼之中真正做强做大之后,中国才谈得上如何更好地利用在国际上的所谓的“供应垄断国”地位。否则,一边为稀土大国地位沾沾自喜,一边又因为行业发展的弱势,不能掌握国际定价权,不能摆脱低端原料供应国的状态,就只能陷于一种类似“资源诅咒”的可悲状态之中。中国的稀土行业,不能再延续这一不良路径了。

(作者为资深财经媒体人)

分享到:

关键字:稀土 储能电池 储能电站 储能材料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