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
2016年3月广东电力交易中心举行首次有售电公司参与的集中竞价以来,广东电力零售市场蓬勃发展。尽管形势向好,目前广东售电公司仍存在明显的问题和发展瓶颈:部分售电公司不重视长协签订,风险控制能力差;盈利模式单一,无法构建核心竞争力;违法违规参与交易,扰乱市场秩序。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向现货市场推进,交易品种日渐丰富,市场环境日趋复杂,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售电公司也将面临优胜劣汰的考验。如何突破瓶颈,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并提升盈利能力,是摆在售电公司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成本与风险控制是生存根本
现阶段,批发侧成本和零售端让利的水平直接影响售电公司的利润,售电公司根据所代理用户的用电需求,合理签订较高比例的中长期合同,提前锁定批发侧价格,是控制总体成本的有效方式。
因此,为引导售电公司通过中长期合同规避现货价格风险,保护长期利益,《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2021年电力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20〕1784号)明确要求售电公司价差中长期成交电量(含价差年度合同、价差月度竞价、价差用电合同转让)应不小于其月度实际用电量的95%并应进行相应的偏差考核。
然而,部分售电公司并未意识到签订长协的重要性。在2020年8月结算试运行中,价差月度交易平均价差-0.1元/千瓦时,而现货市场中出清的日前均价仅0.197元/千瓦时。少数售电公司基于去年8月的价格水平进行决策,抱着侥幸心理减少长协,希望在新一轮现货结算试运行中获利。
但是,去年8月现货市场环境并非市场常态,市场的价格受供需形势变化仍会产生波动。
2021年结算试运行将面临不同的供需形势。供给侧方面,5月正值西电的丰枯转换期,西电来水和发电情况未知;考虑到机组一般抢在冬夏季前完成检修,预计部分机组5月份可能仍处于检修状态;一次能源价格(中国沿海电煤采购价格指数)4月底已接近800元/吨左右的水平,较2020年8月550元/吨左右的水平有明显涨幅,也会影响供给侧的发电意愿。需求侧方面,5月处于春夏之交,气温持续攀升,并且在疫情控制持续向好的背景下,负荷可能会随着日益丰富的社会生产活动而增长。
供需两方的诸多因素叠加使得5月现货市场难以复现去年8月的价格水平。从已开展一周的2021年现货结算试运行情况来看,现货出清价格相比2020年8月已有明显涨幅。广东电力交易中心于4月15日发布《关于开展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2021年结算试运行的通知》中也特别提出“现货结算试运行影响边界条件多,交易品种多、时序衔接复杂,请各市场主体正视市场风险,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合理开展交易决策”。
若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些潜在的风险,对于没有足够长协在手的售电公司极有可能出现“批零倒挂”的亏损局面。
与此同时,控制零售成本对于售电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也至关重要。受去年8月现货价格影响,许多用户对价格存在不合理的心理预期。部分售电公司无视市场价格水平变化,为盲目抢夺用户资源进行非理性让利。
据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年报和结算月报数据,2020年零售侧让利均价为38厘/千瓦时,而2021年则变成了45厘/千瓦时,低了7厘/千瓦时。
非理性的让利行为不合乎市场规范也不可持续,其向用户释放的错误信号不利于售电公司和整个售电市场的健康发展,售电公司应基于用户和市场的实际情况,理性让利,合理制定零售价格。
专业技术能力是进步关键
电力市场交易不同于其他大宗商品交易,电力发用实时平衡的物理特性及其交易的复杂性要求售电公司在负荷预测、市场规则解读及交易策略制定等方面具备较强的专业性。
尽管经过几年的发展,售电公司的整体专业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少部分售电公司存在负荷预测准确率不够、对市场交易规则的学习意愿不强烈、甚至漠视市场规则不按时参与交易的现象。
此外,制定合理的交易策略对售电公司也至关重要,在能准确预测所代理用户的用电需求和对交易规则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合理分配中长期与现货电量比例、利用绝对价中长期交易调整优化曲线,都可以有效扩大盈利空间。
盈利模式单一制约长期发展
经过几年的电力市场交易,广东零售市场中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带来的弊端逐渐显现,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广东电力市场仍处于建设的初期,目前市场给售电公司发挥的空间有限。
另一方面,售电公司作为电力中间商的盈利模式过于单一,在用户侧也仅依靠零售让利来吸引客户,除购售电之外,没有其它贴合用户需求的增值服务,无法获得额外的收入。随着电改推进,单一的盈利模式将不适应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制约售电公司的长远发展。
纵观多个行业,合理的套餐设计有助于提升用户粘性,在电力零售市场亦是如此。售电公司应根据用户的用电行为、负荷调节能力、风险承受能力等特性,评估不同用户群体为对冲批发价格波动或其它风险愿意支付的金额,以客户的利益为首要目标,制定个性化的零售套餐。
同时,拓展业务范围,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也是售电公司摆脱同质化竞争的重要途径。
2021年5月起,广东电力市场将连续开展需求响应试运行。目前,售电公司有天然的优势承担负荷集成商的角色,并进一步发展与虚拟电厂相关的创新商业模式,未来随着电力市场机制成熟完善,需求响应或将常态化参与现货电能量市场出清。因此,布局需求响应对售电公司有重要意义。
用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也要求售电公司必须尽快开辟新的业务,为客户提供精准的服务。售电公司可在综合能源服务、能效管理等领域为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未来,在“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售电公司还可为用户的减排需求提供相应服务。
市场监管有待加强
尽管市场总体环境稳中向好,仍有少数售电企业在参与市场活动的过程中存在不诚信行为,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其一,一些售电企业利用批发和零售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向用户传递不准确的批发市场信息,挤占用户的获利分成空间以牟取额外的收益。
其二,少数售电企业为牟利甚至伪造资质、零售合同或委托书等材料参与交易。
诸如此类不诚信行为破坏了零售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不利于售电公司与市场的健康繁荣发展。售电公司应思虑长远,切勿为了牟利以身试法,同时市场教育及监管仍需加强。
在广东电力市场环境下,签足长协控制价格风险、拓展盈利模式冲破同质化束缚是广东售电企业渡过瓶颈的关键。同时也需对售电市场进行更为有效的监管,营造公平良好的零售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