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超级充电桩(以下简称“超充”)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的火热赛道,行业巨头竞相涌入。目前超充仍处于产业发展初期,实现大规模应用还面临不少挑战。
4月25日,宁德时代与星星充电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大功率充电、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同时,宁德时代宣布将启动“超充万站计划”,预计2024—2025年覆盖100个城市、10000个站点,构建全球最大的超充网络平台。华为也于近期宣布联合11家车企、500多家充电运营商成立超充联盟,通过生态共建的方式打造超充网络。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年提高,消费者对快速充电的需求也在增加。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将由注重车桩比转向提高补能效率,超充是重要的技术路线之一。对于动力电池厂商和新能源车企来说,超充普及以后有利于带动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这是宁德时代、蔚来等企业积极布局超充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推出搭载800V高压架构的车型,高压架构能够显著提高充电速度,这是超充大规模发展的重要基础。宁德时代已于2023年推出具有4C超充特性的磷酸铁锂电池,业内预计,到2025年,市场上的主流新能源车型均将支持高压快充。
华为等企业已经推出成熟的超充产品。2023年10月,华为发布了全液冷超充产品,最大输出功率达到600千瓦,最大电流600安,理想情况下可以实现“1秒1公里”的补能速度。华为同时提出,到2024年底布局10万台以上全液冷超充桩。蔚来也于2023年推出640千瓦的全液冷超充桩。
尽管应用前景广阔,但大规模建设超充还面临许多现实困难。超充站的功率普遍较大,现有配电网难以支持超充站集中投产。为了减轻超充站对配电网的冲击,一些地方提出为超充站配置储能电站。重庆就明确提出,新建超充站中充储一体化站数量占比不低于30%,充储一体化站原则上按照不低于配变容量的10%、时长不低于1小时、容量不小于200千瓦时的规模配置储能设备。但配备储能将进一步推高站点的建设成本,降低超充的经济性。也有充电运营企业尝试进入电力市场,希望通过参加需求响应来获得额外收益,但这需要更加完善的电力市场支持。
对于超充站运营商来说,如何提高设备利用率也是一个难题。超充站充电速度快、投资成本高,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新能源汽车来充电才能收回投资,这对场站的选址和运营都有较高的要求。
超充只是一种补能方式,在不同的需求和应用场景下,慢充、快充和换电各有优势,所以超充很难包打天下。此外,华为和宁德时代在超充领域寻求深度合作,也反映出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未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抱团取暖,只有资源共享、走向开放,才能实现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