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几年,以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为代表的节能技术路线正在迎来高速发展的机遇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其中,纯电动车型的销量为668.5万辆,同比增长24.6%;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为280.4万辆,同比增加84.7%。
进入2024年,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发展更加迅猛,销量上与纯电动车型的差距被进一步缩小。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1—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98.5万辆和2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3%和32.3%。其中,纯电动车型的销量为184.2万辆,同比增长12.8%;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为111.5万辆,同比增长84.5%。
作为曾经被视为燃油车与纯电动汽车之间的“过渡方案”,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正在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油电同价” 插混车崛起
相较于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技术的研发成本相对低廉,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纯电动汽车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占据主流位置。
依托于自主品牌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方面的不断成熟,插电式混合动力的发展实现了飞跃式进步,竞争力甚至可以直接与燃油车媲美。如今,比亚迪、长城、吉利等多家自主品牌均在混动车型领域有所布局,试图通过快速推出低成本的车型抢占市场份额。
其中,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霸主,在纯电动和插电混动两条赛道上均有着突出的表现。今年2月,比亚迪以“油电同价”为策略,推出秦PLUS DM-i冠军版车型,首次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价格下降到10万元以内,导致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激增。
根据比亚迪官方数据,今年1—4月,比亚迪累计销量为93.95万辆,同比增加了23.24%。其中,纯电动车型的销量为43.46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为50.19万辆。
同样,吉利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方面,也为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根据官方数据,今年1—4月,包括吉利品牌、极氪品牌、领克品牌在内的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共销售新车约63万辆,同比增长47%。其中,纯电动汽车的销量约11.5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约为8万辆。
作为造车新势力企业的代表,虽然理想汽车成立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是得益于在增程式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其也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事实上,如今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了预期。
技术进步 让插混车迎来春天
从消费市场的角度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快速发展,与其更广泛的使用场景有着密切联系。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表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增速明显超越纯电动车型,是供应端持续发力与开发产品紧贴消费者需求的结果。“在需求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确实能满足消费者对于长续航里程的需求,在驾驶体验、产品性能、用车习惯等方面兼顾了燃油车和纯电动汽车优点,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西大学教授陈勇表示,在汽车动力系统从内燃机的“独唱”变为内燃机和电机“二重唱”的今天,内燃机既可以做驱动动力,也能够充当混合动力系统的基础动力,还可以成为电动汽车的增程发电动力,在不同的整车动力形式下继续为节能减排作出贡献。
至少从当前来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非常适合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而为了实现进一步抢占市场,各个车企加大研发力度,接连推出先进技术,力争以技术优势扩大市场份额。
其中,在今年北京车展上,比亚迪隆重推出了秦L DM-i车型,宣告将开启DM5.0时代。据悉,DM5.0系统可以给车辆带来更加出色的燃油经济性,以及更加出色的动力。重要的是,高速下的燃油经济表现也会得到显著提升。此外,DM5.0系统还解决了DM4.0的很多技术难题。
除了比亚迪之外,作为SUV领域发展最出色的自主品牌,长城Hi4-T技术让长城汽车的硬派越野车更具优势。
据官方介绍,Hi4-T技术是长城汽车为应对新能源趋势而开发的纵置并联混动架构,他通过混动专用发动机配合9HAT变速器,以及电机位于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布局,实现了动力性的提升。变速器能够将电机扭矩进行多挡位放大,从而提供更强的动力性能。
Hi4-T技术特别适用于越野场景,集成了强动力、多样化场景、极度可靠性能三大核心优势,能够满足用户在城市通勤、近郊出行、长途旅行、穿越露营、拖挂房车等多种用车需求。目前,Hi4-T技术已经成为长城硬派越野车的撒手锏。
此外,近几年,长安、吉利、东风等诸多自主品牌也通过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实现了产品力的飞速提升。
多重转变 插混车将持续爆发
此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全面电动化是最为可能的必然结果,插电式混合动力更像是其中的过渡产品。但是,从目前来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依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不可替代的主角之一。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发展。
中国汽车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预计,“未来十年,混动市场将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以弥补纯电动车里程焦虑、充电便利性不足,以及冬季续航下降等方面的不足。”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也曾明确提出,未来5至10年内,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中的占比会有所提升。只是,从中长期看,电池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空间很大,电池购置和使用的综合成本会持续下降,到那时纯电动的优势才会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