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2024年4月,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能源局印发《山东电力市场规则(试行)》,自5月1日起执行。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在为现货“转正”做铺垫,山东有望成为继山西、广东之后,全国第三个实现电力现货市场“转正”的省份。
现货市场“转正”之后,意味着“开弓没有回头箭”,山东做好准备了吗?
作为全国首批八个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之一,山东电力现货市场于2021年12月1日进入长周期结算试运行。在现货市场试点建设过程中,山东有着多个全国第一:第一个允许采用“负电价”,第一个建立容量补偿机制,第一个允许独立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第一个创新核电保留优先发电量、以全电量报量报价方式参与市场。
2023年和2024年“五一”假期,山东电力现货市场实时交易电价均出现“负电价”。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电力现货市场“价格探针”在起作用,同时也揭示了山东电力系统出现短期“新能源过剩”和系统调节资源不足等问题。
同山西和广东一样,山东也在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过程中探索如何同时推进“建市场”与“促转型”这一对目标。
针对系统调节资源不足的问题,山东持续优化容量补偿机制。2020年6月起,山东给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发电机组提供0.0991元/千瓦时的容量补偿费用,从用户侧收取,相当于给了火电企业“一点压箱底的钱”,地方电厂、自备电厂、新能源电站、独立储能电站也有差异化容量补偿规则。
2023年12月,为衔接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山东市场化容量补偿电价用户侧收取标准由0.0991/千瓦时元暂调整为0.0705元/千瓦时。
山东是光伏大省,也是储能大省,两者装机均居全国首位。设计适合新型主体和调节性资源参与的电力现货市场机制,是山东的重要任务。目前新能源场站及配建储能联合体、独立新型储能电站可报量报价参与现货市场,抽水蓄能电站可按月选择部分机组报量报价参与现货电能量市场,虚拟电厂机组可选择以报量报价或报量不报价的方式参与日前市场,核电机组可自愿选择以报量报价方式全电量参与现货市场出清。
除了以上已经“安顿”好的主体外,山东仍然面临新的挑战。截至2024年3月,山东分布式光伏累计并网容量达4346.4万千瓦,约占全省发电装机总容量的20.57%,但缺乏与现货市场有效衔接的机制。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转正”远非省级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终点,只是新的起点,新能源入市的挑战与压力仍然存在,系统调节资源也依旧面临很多待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