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氢燃料电池汽车助力绿色出行

作者:张胜杰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24-05-2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氢能乘用车的经济性、安全性如何?未来的发展趋势怎样?

  如今,在海南的街头,不仅能打到电动汽车,还能打到“不喝油不充电”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近日,海马汽车旗下首台氢燃料电池汽车与“滴滴出行”平台达成合作,10台海马7X—H将首次作为网约车投入出行市场,海口等地市民日常出行,可通过“滴滴出行”软件打到这款氢燃料电池汽车。

  那么,氢能乘用车的经济性、安全性如何?未来的发展趋势怎样?

助力绿色出行

  “这款车搭载70MPa高压储氢罐,一次加满氢气仅需3—5分钟,续航里程可达800公里,百公里氢耗低至0.87千克,可在零下30摄氏度的环境中正常使用,电堆使用寿命长达30000小时,相关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海南海马汽车总经理卢国纲介绍。

  在安全性和智驾能力方面,据介绍,该车型搭载海马智能网联平台、车联网远程控制、车家互控,能实现HAVP记忆泊车、RPA遥控泊车、IACC集成巡航辅助、LKA车道保持辅助、SLA限速辅助、生命体征监测等智能化功能,并具备整车零部件浸水状态保证绝缘、氢气浓度监测、意外撞击保护等高安全保护功能。

  “从安全性来讲,前段时间,深蓝汽车完成了国内第一次氢燃料汽车整车燃烧试验。证明了燃料电池汽车失火后,不会发生爆炸,安全性还是可以保障的。”香橙会研究院燃料电池首席研究员李梅梅说。

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近年来,我国氢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底,氢能汽车保有量已达1.3万辆,主要面向大巴车、冷藏车、快递车、矿卡、重载货运等商用场景开展应用。

  不过,我国氢能乘用车的商业化运行刚刚起步。多位专家告诉记者,氢能乘用车短期内很难形成规模经济优势。氢能汽车大规模推广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有业内人士表示,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加氢站400多座,但这些站点主要集中于一线城市,与遍布全国、总量超过10万座的加油站以及近年来迅猛增长至850万台以上的充电桩网络相比,仍显不足。

  李梅梅坦言,对于大多数地区而言,购买氢能汽车将面临“有车无处加氢”的尴尬处境。同样,加氢站也面临“有站无车、被迫关停”的窘境。

  对此,国家电投集团氢能首席专家柴茂荣近日公开撰文指出,我国氢能乘用车发展缓慢,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燃料电池技术尚不成熟,现阶段开发的电堆和系统的功率、快速响应和耐久性等能难以满足需求;二是与燃油车相比,氢能汽车价格偏高;三是加氢站等配套设施不完善,许多城市没有加氢站或者没有氢气来源。与乘用车相比,商用车运营路线较固定,只需少量加氢站就能满足需求。

  “目前,我国加氢站布点较少且多为35MPa,难以满足氢能乘用车70MPa的加氢需求。”李梅梅进一步向《中国能源报》记者介绍,“而且,国内氢能乘用车最低售价约为70万元,与燃油车、锂电车相比,不具备价格竞争力。”

以商用车带动乘用车发展

  “乘用车采用氢燃料电池,将来是一个必然的走向。”在中关村氢能联盟秘书长卢琛钰看来,氢燃料电池汽车用于商用车,主要是部分替代柴油机,对于氢能交通来说,应用于乘用车是汽车产业实现减排的技术选项之一。

  那么,如何找到一条合理的发展途径?多位专家建议以商用车的发展来带动氢燃料电池技术提升,促进燃料电池成本下降和加氢设施网络健全,从而带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发展。

  对此,卢琛钰也认为:“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达到一定数量并铺开市场的情况下,势必会带动氢能乘用车的发展。”

  据柴茂荣预测,2025年前,我国尚处于燃料电池汽车的萌芽阶段,主要以商用车为主、乘用车为辅,商用车比乘用车发展快。商用车用于多种中重型业务场景,乘用车主要用于平台化运营。加氢站网络根据商用车路线进行规划,规模随着商用车的快速推广而迅速扩大,助力乘用车示范。

  “相信随着氢能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氢气和燃料电池成本的降低,燃料电池汽车将逐步向乘用车市场推进。”卢琛钰告诉记者。

分享到:

关键字:燃料电池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