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笔者认为,这一决策有必要且正当时。
首先,这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严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新能源汽车作为减少交通领域碳排放的重要工具,其推广普及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逐步取消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将有效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加速我国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这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产业。然而,长期以来,部分地区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设置种种限制,使得新能源汽车市场难以充分释放其潜力。逐步取消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将打破市场壁垒,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绿色发展。
再次,这是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然而,由于一些地区对购车资质、购买要求等进行了各种限制,很多消费者即便想买新能源汽车,也只能“望洋兴叹”。目前我国限制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城市主要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等一线或新一线城市,有的要求购车人在当地缴纳一定年限的社保,有的对个人名下新能源汽车牌照数量有限制,有的对购买的新能源车型有限制,还有的则需要通过摇号等方式获取牌照指标。逐步取消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消费者的购车体验,进一步提升民生福祉。值得肯定的是,5月中旬,深圳市已经取消了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社保限制,笔者希望其他限购城市也能跟进。
对于中国汽车工业而言,放开新能源汽车限购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取消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将加速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将倒逼传统车企加速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型,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绿色竞争力、低碳竞争力;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扩大也将吸引更多的外资和先进技术进入我国市场,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于中国能源行业而言,这有利于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随着购买限制的放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高,这有助于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将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发展,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笔者非常期待放开新能源汽车限购这一措施在执行的时候,能够尽量不打折扣。比如,在限购最严格的北京,截至2024年3月8日24时,家庭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申请共计306133个有效编码,个人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申请共计503789个有效编码,单位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申请共计22193家。面对如此庞大的新能源汽车购买需求,北京2024年家庭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额度却只有58400个,个人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额度14600个,单位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额度4000个。有人计算过,北京个人新能源汽车指标的排期已达到30年之久,可见市民对新能源汽车的高需求与车牌资源紧张之间的矛盾。不得不说,北京地区对新能源汽车的刚性需求被现有的政策规定限制了。
一些城市之所以出台限购政策,无非是为了控制当地机动车数量、缓解交通拥堵。仍以北京为例,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北京民用汽车保有量637.6万辆,其中私人汽车543.1万辆。巨大的汽车保有量,带来的是极大的交通压力,即便北京实施了尾号限行政策,但很多路段依然拥堵不堪。
因此,对于限购新能源汽车的城市来说,需要平衡好刚性购车需求与交通管理的关系。当然,“逐步取消”意味着取消限购的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像北京这样的核心城市。笔者认为,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缓解交通拥堵绝不能一限了之,需要找到新的办法。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考验地方政府的时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