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虽然已经参加工作13年了,但青海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技术中心副主任杨军的工作经历却十分“简单”。十多年,他只干了一件事,就是描绘高原电网“风光无限”的绿色蓝图。
杨军刚入职时,青海省内从事新能源场站并网检测的工作人员不足5人,他就是其中之一。他当时把降低光伏电站的脱网率当成首要目标,将每一次现场试验都当作学习机会,迅速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逐渐掌握了新能源检测关键技术。
随着青海省内光伏电站数量快速增长,检测设备老化、功能不足、安全性不高等成为摆在杨军面前的难题。杨军和同事们奔走于国内相关科研机构、设备制造企业及新能源场站之间,探讨满足新技术要求的验证方案,研发满足新技术要求的测试平台。经过近2年的调研和试验,杨军和同事们自主研发了基于全范围阻抗分压的高海拔光伏电站移动测试平台。2015年,该平台完成了国内首次光伏电站零电压穿越并网测试,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平台已完成省内35座新能源电站、9种主流变流器的电网适应性、电压故障穿越等并网性能测试。
2023年1月,杨军带领青海电科院新能源技术团队,与相关科研机构、新能源企业合作完成国内首次构网型变流器测试。同年6月,他带队开展强弱电网环境下构网型储能系统调频调压性能验证,顺利完成单元级构网型变流器及跟网型变流器在不同强弱系统环境下的主动支撑能力验证,掌握了“新能源+”主动支撑能力及友好并网先导测试的第一手试验数据,分析了构网型储能并网设备的关键技术参数和电网支撑能力。
“构网型储能技术是对轻负荷、弱网架的高比例新能源送端电网主动支撑的一次有力探索。构网型储能电站测试包含从单元级到整站级的系列化测试内容,可以验证构网型技术在提升电网稳定运行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为高比例新能源稳定接入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路线。”杨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