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
293美元/kWh
2024年完整安装的压缩空气储能的全球平均成本
643美元/kWh
2024年完整安装的重力储能系统的全球平均成本
278个
成本调研报告中收集的数据点数量
随着对清洁调峰装机容量的需求上升,全球范围内对有效长时储能(LDES)的关注也在增长。彭博新能源财经的首份《长时储能成本调研报告》涵盖了多项储能技术——电化学储能、热储能和机械储能。与锂离子电池相比,多数长时储能技术的成本仍然高企。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支持对于降低成本和创造部署机会至关重要。
长时储能指的是持续放电时长至少六小时的储能技术。本报告中,基于95名调研参与者所提供的278个成本数据点,彭博新能源财经调研了七项长时储能技术组别和20种技术类型。本分析不包括传统的抽水蓄能和氢等基于化学的长时储能技术。提交的数据经过合并和匿名处理。
多数长时储能技术尚处于早期阶段,成本较高。储能时长、项目规模和部署地点都会影响长时储能的成本。重力储能系统的平均投资成本最高,为643美元/kWh,而储热和压缩空气储能的平均单位投资成本最低,分别为232美元/kWh和293美元/kWh。
长时储能技术在中国以外市场与锂离子电池储能竞争的机会更大,因为这些市场的锂离子电池储能价格更高。压缩空气储能和储热已能够以更低价格提供八小时以上的储能。
得益于中国市场更领先的商业化,在中国市场部署的长时储能技术总体上比非中国市场价格更低。在非中国市场,压缩空气储能的平均投资成本相比于中国市场高出68%,液流电池高出65%,储热高出54%。压缩气体储能(包括液态二氧化碳储能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储能)是唯一的例外,该技术在中国市场的成本基于示范项目,比非中国市场的成本高出42%。
尽管长时储能成本更低,但仍然难以在中国市场的长时储能应用中取代锂离子电池。这是因为中国市场的锂离子电池成本极低,得益于其大规模应用、激烈的价格竞争和高效的制造。少数长时储能技术,如天然洞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拥有比锂离子电池更低的单位投资成本。
好的长时储能技术的一个关键特点是,与能源相关的成本和与电力相关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不挂钩,因此可实现以低成本延长储能时长。压缩空气储能和储热的能源成本最低,因此更适合长时储能应用。液流电池,尤其是基于钒的液流电池,由于能量成本较高,可能只能瞄准中等储能时长(如最多12小时)的储能应用。
除资本支出外,各项长时储能技术在性能上也有很大不同,这影响到生命周期成本和在应用中的适用性。与锂离子电池相比,它们通常具有循环寿命长、衰减率低的特点,尽管很多公司并没有多年的运营数据。长时储能技术的缺点包括往返效率低、能量密度低,因此选址不太灵活。
长时储能的年度运维(O&M)成本是完整安装的储能系统成本的1%到6%不等。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中国的运维成本通常较低,这是因为中国的长时储能产业较成熟,运营成本更低。因规模经济效应,大型项目的运维成本通常也更低。
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部署经验的日益丰富将进一步提高这些储能技术在长时储能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性能。有利的政策对于推动长时储能技术的早期部署和加快商业化至关重要。
总体而言,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长时储能技术不会实现与锂离子电池相同的成本下降速度。它们不太可能复制锂离子电池的规模经济,后者得益于来自新能源汽车的大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