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聚焦动力电池数智化,中国电池ID联合研究计划正式发布

作者:伊一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06-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工业身份证”是产品的唯一标识,通过条形码、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等载体,为产品赋予全球唯一的身份信息。

  “2018年,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将产品唯一电子标识的概念引入动力电池领域,赋予每一个动力电池标准‘身份证’,以编码为信息载体,运用信息化、大数据技术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近年来,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借鉴我们的成熟经验,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了涵盖产品供应链、制造、运输以及环境影响等信息的电池数字护照概念。”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芳说。

  欧盟去年实施的《电池与废电池法规》要求从2027年2月开始在欧洲市场销售的动力电池必须有“电子护照”,这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企业提出了一系列新挑战。

  近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吉利等10余家汽车企业开展协同研究,聚焦披露信息、指标核算方法学和数据安全等方面,运用数字空间技术,建立分布式架构的“中国电池ID平台”,保障产业链数据安全交互,进一步提升我国动力电池产业数智化管理水平,筑牢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领先优势。

  据介绍,中国电池ID联合研究计划,先行探索构建中国电池产业数据交互体系,其核心是“集中式管理,分布式存储”的中国动力电池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将从体系构建、试点示范、政策标准、国际互认四个方面推进。于企业而言,中国电池ID计划树立了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于行业而言,构筑了交织、贯通的产业数字空间;于全球而言,搭建了互联、互信的国际数字桥梁。目前,中国电池ID指标及海内外方法学研究体系已初步搭建,中国电池ID平台开发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试点征集令正式发布。

  该计划对中国电池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水平提升和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我国企业应对海外法规要求,产品出口海外夯基架梁、保驾护航。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