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围绕工业企业、农村地区、增量配电网等3类场景分别出台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暂行),推动传统“源随荷动”供电模式,向“源—网—荷—储”各环节高效协同的一体化模式转变,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
政策聚焦哪些重点领域?源网荷储一体化如何建设、运行?工业企业、农村地区、增量配电网等3类场景政策分别有哪些重点?记者对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省能源规划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夏兴进行了采访。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环节。
夏兴介绍,当前,电力系统是以适应煤电、水电和核电等稳定电源为基础的运行系统。在“双碳”目标要求下,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但新能源的间歇性、波动性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对传统电力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河南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对标‘双碳’目标任务,河南能源发展还存在一些挑战,比较突出的是能源消费结构不够优化,煤炭消费占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7个百分点,非化石消费占比低2个百分点,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夏兴介绍。
应对这些挑战,出路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但是现有电力系统难以满足大规模接入新能源的要求,并网难、消纳难问题日益凸显。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方式,做好源网荷储不同环节间的协调互动,将新能源发电的不连续性和用电负荷的稳定性要求匹配起来,推动传统“源随荷动”的供电模式,向“源—网—荷—储”各环节高效协同的一体化模式转变,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根据这一思路,河南正加快落地一批可推广、可检验的应用场景,拟在工业企业、增量配电网、农村地区三类场景先行先试。”夏兴介绍说。
工业企业:鼓励企业多用自发绿电 有效降低企业用能成本
夏兴介绍,《河南省工业企业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暂行)》,共六章23条,明确了项目建设模式、电源和储能设施规模、消纳运行和安全、并网时间和接入要求。
源的方面,企业可以利用厂区内的新能源资源,也可以利用厂区外的新能源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的建设没有限制,风电要求是装机5万千瓦以下的分散式风电。厂区外的新能源资源限定在20公里以内,是指从新能源的汇集点算起,距厂区20公里范围内,这个范围的确定既考虑了经济性,又满足了工业企业对新能源资源量的需要。
网的方面,既包括企业内部的配电网,也包括新建的绿电专变、绿电专线,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企业自身的智能微电网。在建设绿电专线、专变时,尽可能靠近负荷点,降低企业成本。同时,要加装防逆流装置,不向大电网反送电。
荷的方面,是指企业用电负荷,重点是做好源荷匹配。一方面,要做好发电曲线和用电曲线的匹配,工业企业自身用电量大,负荷可调节能力强,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根据风电、光伏发电曲线合理安排生产,可以实现多用自发绿电,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电源规模和用电负荷的匹配,存量负荷配建的电源规模原则上不超过其近三年平均用电负荷,新增负荷配建的电源规模原则上不超过其设计年平均用电负荷。
储的方面,是指项目配置的储能设施,重点是做好源荷储匹配。鼓励企业结合电源规模和用电负荷,通过合理配置储能等调节手段,实现所发电力自发自用,增强供电的可靠性、稳定性,具体配置比例自行确定,但是要满足不向大电网反送的要求。
建设模式方面,项目业主既可选择自主开发建设,也可委托专业队伍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开发建设,有效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和标准。
增量配电网:鼓励地方开展绿色园区和外向型低碳园区建设
夏兴表示,《河南省增量配电网类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暂行)》,共五章24条,明确了一体化项目的建设时序与规模、电源建设类型、储能配建规模、调度运行、市场交易、结算方式等内容。
源的方面,明确了电源的种类,包括风电光伏、余热余气余压、生物质发电,总装机5万千瓦及以下的小水电站、煤层气(瓦斯)发电,以及综合利用效率高于70%的天然气热电冷联供等。明确了电源的接入范围,既可以是区域内的电源,也可以是区域外的,对于区域外的电源,原则上清洁能源汇集点与接入增量配电网的距离不超过20公里。
网的方面,包含存量和增量两部分,存量是指国家批复河南的39个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增量是指为鼓励和支持地方开展绿色园区和外向型低碳园区建设,由省级明确的新增试点项目。其中的重点是增量部分,按照国家关于增量配电网常态化发展的要求,凡是成熟项目,都将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明确为省级试点。在电网接入方面,增量配电网内的电源和储能等设施,应有序接入增量配网,与大电网划出清晰的物理分界面,不向大电网反送电。
荷的方面,区域内电力用户较多,不同用户的用电曲线差异较大,负荷结构比较复杂。一体化项目既要保障区域不同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又要保障接入清洁能源就地消纳利用,需要建立智能化管理平台,实时采集源网荷储各环节数据信息,加强清洁能源发电的调度管理和电力用户的负荷管理,更好实现发电曲线和用电曲线的匹配。
储的方面,原则上应配置不低于新能源规模15%的集中式独立储能装置,考虑到这类项目承担着区域内保底供电和普遍服务责任,对供电质量要求更高,鼓励项目配套建设长时储能。
农村地区:推动能源从“远方来”到“身边取” 实现农村能源革命
据夏兴介绍,《河南省农村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暂行)》,共六章27条,明确相应的建设主体、建设模式、电量消纳、支持政策等内容。
家庭作坊类。家庭作坊可以利用自有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执行现行自发自用政策。电网企业要积极支持光伏自发电量同时用于作坊生产和生活,做好接入工作。
生产企业类。源的方面,生产企业可以利用自有新能源资源,也可以利用本行政村范围内的其他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既保证一定的经济性,又能满足企业绿电需要。荷的方面,重点是做好源荷互动,鼓励项目业主将用电曲线和发电曲线相匹配,新能源大发时,满负荷生产,出力较少时,适当降低生产负荷,多用自发绿电。储的方面,原则上应按照不低于新能源装机功率的20%、时长不少于2小时的要求配置储能设施。
整村开发类。源的方面,村集体开发企业可以统筹利用本行政村范围内的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逐步实现全村用电自我保障。网的方面,整村开发类项目作为一个用户接入电网,所发电量优先自发自用,剩余电量可以上网,但要满足自发自用比例不低于50%的要求。荷的方面,要统筹新能源发电与全村的生产生活用电需要,根据发电曲线,合理组织生产,做好全村电量的自我平衡。主要考虑是农村用电的季节性、不连续性特点比较突出,负荷调节的空间较大,通过需求侧管理可以最大程度使用自发绿电,降低用能成本。储的方面,原则上应按照不低于新能源装机功率的50%、时长不少于2小时配置储能设施,保障全村自供电比例不低于80%。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兰考是全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为农村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兰考的基础上,在全省推进农村源网荷储一体化,深化农村能源革命,意义重大。”夏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