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一文透视中国电力改革四十年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股夫耕读 发布时间:2024-06-1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电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改革开放后四十多年时间里,经历了多轮改革,从传统国家主导的垂直一体化体制到市场化改革,从世界落后电力国家到一跃成为全世界第一电力国家,中国电力走过了漫长的四十年。

  2011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与发电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电力大国,值得铭记。回顾我国电力改革史,大致可分为四大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1996年(集资办电)

  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提速,用电需求量大增,面临最严峻的问题是电力短缺和资金不足。1978年底,我国发电机装机缺口达1000万千瓦,发电量缺口达400亿千万时,传统的电力体制(国家独资办电计划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国民经济改革新形势的需求。

  1980年,电力行业率先推行“拨改贷”,电力基建投资由以前的财政无偿拨款,改为通过银行以贷款方式供应,解决了部分资金问题,但还是无法满足需求。

  1985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拉开电力改革的帷幕。采用“集资办电”方式,鼓励地方、部门和企业投资、合理利用外资,拓宽了资金渠道。同时按照“还本付息”的原则核定电价水平,打破了单一的定价模式,培育了按照市场规律定价的机制。

  管理体制上实行省为经营实体,中央政府逐步放松对电力工业的准入监管和价格监管,同时对地方政府适当放权,这激活了市场,但也为后期买下了隐患。

  一时之间,大大小小的电力公司都办起来了,电厂各自经营,国家无法统一调度,当时国家在勘探新(二滩电站便是集资办电时建设的),火电厂还是不断兴建,一片混乱的局面,国家不得不再次进行改革。

第二阶段:1997年——2001年(政企分开)

  这要从1987年7月谈起,当时国务院领导在“全国电力体制改革座谈会”上提出“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二十字方针”和“因地因网制宜”的电力改革与发展方针。

  大方向定了,开始搞顶层设计,1993年,刚成立5年的能源部被撤销,成立电力工业部。顶层有了,中部必须有支撑,组建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五大电力集团。底层,允许高耗能企业建自备电厂,自发自用。

  如此一来,大量的资金持续涌入电力领域,包括地方政府、民资、外资等,电源建设发展一日千里。到了90年代中后期,电力开始供应过剩,产能多了便开始内卷,企业与企业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矛盾凸显。

  1997年1月,国家成立了国家电力公司,次年取消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不是一个行政性部门,而是大型国有企业。

  但是国家电力公司由部级转变而来,既没资产也没钱,就是个空架子,这时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国家电力公司对其下属企业收钱、收权,收资产,主要包括原电力部下属的五大区域集团公司、七个省公司和华能、葛洲坝两个直属集团。就这样,国家电力公司从一个空壳变成了拥有全国60%以上发电装机,全国80%以上电网的超级垄断性集团公司,集发—输—变—配—供—设计—建设于一身。

  原国家能源部部长黄毅诚在1988年能源部成立大会上曾经讲过一段话:“改革的道路历来是不平坦的,充满风险和困难,有成功,也会有失误甚至失败。问题在于,我们对改革中出现的曲折或错误,是埋怨、畏难,甚至动不动就想回到老路上去,还是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加以改正?前者只会涣散人心、松懈斗志;后者才能振奋精神,鼓舞士气,不断开拓前进”。今后不论机构如何改革,能源工业已经进行的政企分开、下放权力等改革方针肯定是对的,改革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改革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的,其中不能保证每一步都能尽善尽美,只要一切朝着好的目标发展,那么改革就是有利于时代,有利于人民的。

第三阶段:2002年——2014年(厂网分开)

  国家电力公司运营阶段,新的矛盾又出现了,国家电力公司一家独大,缺少竞争,垄断行业,就变成了电老虎了,这大大违反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在当时引发社会各界的不满与声讨。

  另一方面,电力产能过剩之后多方内卷造成资源浪费,其中一条重要的导火索是“二滩弃水事件”,让这家全国性垄断集团公司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国家当时大力提倡建设水电站,四川、云南因为丰富的水资源走在了前头,其中二滩水电站总投资200多亿,耗时11年建成,于1987年立项,1998年建设完工开始发电。

  投产两年,二滩累计亏损已达12.5亿元。究其原因,二滩立项时,四川和重庆缺电严重(两家一个电网),根据最初规划,二滩建成后,三分之二电量送重庆,三分之一电量送四川。

  但是,重庆在1997 年直辖,加之川渝两地当时有不少电力项目上马,二滩水电站建成后,需求不那么强烈了。而各省电网互为独立,都愿意先用本省的电,当时市场一边用煤发电,一边建好了水电站白白把水放掉。

  二滩的电卖不出去,与当时“厂网不分”的电力管理体制确实有很大关系。

  2000年,中央对“二滩水电站”有了这样的批示:“电力体制改革之后,必须改变省为实体的现状,实行跨区域设公司,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多发水电,限制火电,关停小电厂,这样每年可能节约发电成本以百亿元计。”

  2002年电改5号文正式下发(全称《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实施“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力图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第三次电改迎来了“电力大分家”。

  这次改革后,我国电力形成了2+5+6+2+4格局:

  2大电网:

  国家电网——经营区域覆盖我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供电范围占国土面积的88%,供电人口超过11亿。

  南方电网——覆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和港澳地区,供电人口2.54亿人,供电客户1.07亿户。

  5大集团:

  中国华能——分家时分得的资产最多,是曾经的“电力一哥”。2003年,中核集团、清华大学签署石岛湾高温气冷堆合作开发协议,抢占了四代核技术开发的先机,在核电领域领先。旗下华能水电拥有澜沧江全流域干流水电资源开发权,装机容量规模在水电公司中排名第二,仅次于长江电力。

  中国国电——拥有龙源电力这样的龙头旗舰,重点发展风电,水电方面,拥有大渡河的权益、东北水电基地,还进军光伏,作为央企较早打响的光伏品牌,后来国电光伏被甩卖给了中环股份,也就是现在的TCL中环(SZ:002129)。

  大唐集团——火电占比高,曾尝试向煤化工转型,投入巨大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效。后来也尝试向风电、光伏、水电、核电转型,可火电资产占比过高的业务结构,让其走得步履蹒跚,风电、水电产业方面发展一直不温不火,核电也走的不如华能顺。

  华电集团——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领域拥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经验积累,通过参股的方式拥有一定的核电装机权益,其参股核电厂有福清核电和三门核电。

  中电投集团——曾经是五大集团的“小老弟”,分得的资产相对少一些,但旗下主要上市公司中国电力,在主营火电的公司中,盈利最高。

 6小豪门:

  中核集团、中国广核集团、中国节能集团、华润电力、国投电力、三峡集团。

 2大辅业:

  中国电建——在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14个省(市、区)电力勘测设计、工程、装备制造企业的基础上重组而成。

  中国能建——由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15个省(市、区)的电力勘察设计、施工和修造企业组成。

 4大电气装备制造商:

  1、东方电气集团——全球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和电站工程总承包企业集团之一

  2、哈电集团——生产发电设备领先,大型水电机组占国产装机总量的二分之一,煤电机组占国产装机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核电机组占国产装备总量的三分之一

  3、中国西电集团——我国最具规模、成套能力最强的中压、高压、超高压、特高压交直流输配电设备和其他电工产品的研发制造、实验检测和服务基地。

  4、上海电气集团——世界级综合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聚焦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能基础设施三大业务领域,为客户提供工业级的绿色智能系统解决方案。

第四阶段:2015年——至今(管住中间,放开两头)

  2015年3月,电改9号文出台,肯定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明确了“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

  放开两头:发电、售电侧充分竞争,引导市场化改革,改变了之前发电侧与用电侧由政府核定价格的状况。

  管住中间:对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输配电网环节加强政府监管、实行政府定价,确保电网公平开放、市场公平交易。

  2021年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立的两个阶段性目标:

  一是,到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

  二是,到2030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建成。

  进入新的阶段,电力行业变革也从未终结,5大电力集团并购重组不断做大重新分割市场蛋糕。

  2015年,中电投与国家核电重组成为“国家电投”,当时总资产超7000亿元,如今早已实现了资产翻倍,2020年,国家电投研发完成了“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技术,更是目前全球光伏装机最大的企业,是另外四家之和还多,全球风电装机规模第二大的企业(第一是国家能源集团)。

  2017年底,中国国电与神华集团重组成立国家能源集团。继承了中国国电的风电、水电资产,也带来了神华集团的国华电力,以及全球最大的煤炭储备、产量。一举超越中国华能,成为全球电力装机量最大的企业,电机集团总资产规模第一的“巨无霸”。

  2021年中国华能获得了第四张核电牌照,并控股昌江核电二期工程开工,拥有了三大核电基地和压水堆技术建设的许可证,未来中国华能能否凭借核电这张牌逆风翻盘,超越国家能源集团,拭目以待。

  中国大唐,以参股的方式拥有宁德核电、阳江核电、徐大堡核电的装机权益,更是第五张核电牌照的有力竞争者,但在发展速度上远落后于华能。风电无法与国家能源集团媲美,光伏发电无法与国家电投相比,在煤电“顶牛”的常态下受制国家对火电的政策。

  中国华电,五大发电清洁能源发展较快的央企,其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3%(2020年数据),仅次于国家电投的61.50%。中国华电的水电装机处于较高水平,与中国华能不相伯仲,风电装机排名垫底,但气电装机领跑其他四家央企。

  中国电力的成就,是一部引领世界潮流的创新史。中国不仅拥有全球最大的发电装机规模和用电量,而且在多个领域实现了世界领先水平,仅煤炭发电量就超过了美国整体发电量,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风能和太阳能利用国家,是全球最大的核能市场,拥有全球最多在建核电机组。未来,在双碳3060目标下,将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力市场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