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储能与电力系统的融合趋势不可逆转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纬景储能 发布时间:2024-06-2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的碳排放量高达126亿吨,其中,电力行业独占鳌头,占比超过45%,这凸显了电力行业绿色转型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随着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应对其固有的间歇性和波动性。

  储能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它能灵活调节电力供需平衡,尤其是在新能源电力波动性较大的情况下。相较于传统电力系统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储能电站,特别是长时储能电池,能够在能源过剩时储存电力,在需求高峰时释放电力,实现能源的平稳供应,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问题。

  在中国,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的广泛采用,储能系统正逐步成为需求侧响应(DSR)管理的关键工具,优化电力供应与需求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此外,储能电站还能敏锐地捕捉并利用分时电价、实时电价等价格差异,为电力系统提供更加灵活、高效的能源支持,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纬景储能董事长葛群提出了储能行业的“摩尔定律”,期望通过技术迭代和全行业共同努力,三年内将储能的度电成本降至2毛钱,实现新能源加储能的度电成本降低到与煤电持平甚至更低的水平,这一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推动储能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加速储能技术的广泛应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储能技术的发展,国家密集出台一系列措施。2023年5月14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明确容量交易的标的是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由发电机组、储能等提供的能够可靠支撑最大负荷的出力能力。紧接着,2024年5月23日,国务院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和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通道建设等措施,为储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全球范围内推广新能源和储能技术,需要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以及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政策和市场机制促进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储能与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共同推动能源行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力系统将实现更高层次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将使储能系统更加智能化,实现对电网需求的精准响应,为储能技术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