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今日头条 返回

长庆油田积极建设多能互补大基地

作者:杨洁 杨会丰 来源:中国石油报 发布时间:2024-07-0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长庆油田立足鄂尔多斯盆地资源禀赋和生产实际,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统筹推进油气勘探开发和新能源融合发展,逐步走出具有长庆特色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之路。

长庆油田以规模化新能源利用促进油气增产增供,以油气上产推动新能源规模化利用,把新能源作为油气能源的战略延伸和补充,打造转型升级“第二曲线”,积极参与“风光气储氢一体化”多能互补新能源大基地建设,推动油气开发向“风光发电、气电、绿氢、储能”等多元供能转型升级。

在长庆油田的各个油气场站,光伏发电板分布其中。长庆油田各单位立足油田完善的自有电网,将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和储能相结合,构建适合油气田运行特点的智能微电网系统,实现区域内“源网荷储”协同优化、协调控制,油田绿电占比持续提升。长庆油田还通过配置储能设施,打造智能井场光伏“1+4”应用新模式,配合井场智能间开,最大化使用绿色电能,36座常规井场全部实现绿电供给、零碳智能运行。

CCUS是长庆油田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利器。目前,长庆油田已攻克油藏、注采、地面工程3大领域12项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了适合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地貌“三低”油藏二氧化碳混相驱替、安全有效埋存的“长庆模式”。

目前,长庆油田正在加速推动新能源指标落地、苏里格300万千瓦项目建设用地落实;庆阳50万千瓦风光一体化项目正开展工程勘测;油田首个对外合作地热项目——兰州七里河马滩示范工程正式开工,新能源产业发展蹄疾步稳。

来源 | 中国石油报

记者 | 杨洁 杨会丰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