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天寿院士
莅临经研公司开展座谈交流
7月20日,内蒙古电力集团经济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蒙电经研公司)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院士莅临公司开展储能学术讲座及指导交流,经研公司执行董事赵晨旭主持此次讲座,南方科技大学长时储能研究中心主任李文甲、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郝春雨、中国建研院防火所新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汪茂海、以及国众能源开发(北京)有限公司、内蒙古明阳新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中电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内蒙古大航新能源公司等数家业内知名企业的企业代表,经研公司总经理秦晓栋、副总经理王安及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交流座谈。
会上,赵天寿院士以《中长时液流储能技术》为题,做了专题学术报告。他深刻阐述了储能系统在推动新能源电力系统转型中的核心地位,并全面概览了当前储能技术的多元化格局。赵院士特别强调,长时储能技术作为储能领域发展的关键突破口,是构建安全、高效、绿色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石,对于促进我国储能行业的蓬勃发展、加速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他满怀信心地展望了长时储能技术在内蒙古的广阔应用前景,坚信该技术将为该地区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随后,与会企业负责人纷纷就储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及挑战向赵天寿院士发起提问,现场交流气氛热烈而深入。赵院士凭借其深厚的学术造诣与丰富的实践经验,逐一耐心解答,不仅提供了专业的技术见解,还鼓励企业勇于创新,共同推动储能技术的持续进步。
此外,经研公司副总经理王安也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公司自主研发的《电力现货交易系统》。该系统凭借先进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精准的模拟预测功能,显著提升了电力市场的交易效率,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支持工具。
会议最后,赵天寿院士以深切的期许,向天津大学的两位博士生赠予了精美的笔记本与钢笔,寄语他们不仅要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精耕细作,更要将所学知识聚焦于储能技术的创新研究与实际应用中,为内蒙古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期待他们成为该领域未来的领航者。
两位学生深受鼓舞,满怀感激之情,以一幅寓意深远的“丝绸之路”画卷回赠恩师,寓意着他们决心沿着这条现代科技与文化交融的“新丝绸之路”,深入内蒙古的能源腹地,积极探索储能技术的广阔应用前景,将个人价值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为内蒙古的能源转型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学术讲座为与会企业及技术工作者带来了前沿的思维和高水平理论,各企业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下一步将紧抓储能技术发展机遇期,加强交流合作,探索布局更多合作项目,实现内蒙古自治区储能产业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专家介绍:赵天寿,中国科学院院士、能源科学与工程热物理专家。现任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南方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系讲席教授,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 Fellow,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 Fellow,香港科技大学高等研究院资深会士,中国化学学会会士。曾任香港科技大学工程及环境学冠名讲席教授。曾获Croucher资深研究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香港科技大学工程学杰出研究成就奖。入选Clarivate/Thomson Reuters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最有影响力科学思想名录。任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主编与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顾问编委。赵天寿院士持续研究新能源储能理论、技术及应用30余年,以热物理与电化学学科交叉为主线,建立了流体电池热质传递—电化学反应耦合理论,提出了液态电能载体储能新方法,取得了系统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