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中国新能源领军企业明显加快了掘金中东的步伐

作者:严凯 来源:能源严究院 发布时间:2024-07-2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中国新能源领军企业明显加快了掘金中东的步伐,抢跑式地涌向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多家公司已经官宣了自己的投资计划,决定投下数以亿计的巨资在当地建厂。

  每到七、八月,中东烈日烘烤下的沙漠令人望而却步,40度以上的高温让这里人迹罕至。过去,搅热这里的是石油公司,它们为了争夺石油资源蜂拥而至。但现如今,这片沙漠似乎成为了中国新能源公司抵御行业寒冬的沃土。

  从最近的消息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军企业明显加快了掘金中东的步伐,抢跑式地涌向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多家公司已经官宣了自己的投资计划,决定投下数以亿计的巨资在当地建厂。另一方面,这些国家也在加大能源转型的力度,不断抛出光储超级大单,而这些订单多数花落中国公司。

  对中国新能源企业来说,中东的新能源机会无异于“雪中送炭”,不仅能够刺激它们长期低迷的股价,还能借机出海,迈向国际化。而对那些致力于减少对石油依赖的中东国家来说,它们很难在全球其它国家找到中国公司这样的理想合作方。因为不论是风电、光伏,抑或是动力电池、储能,中国早已在这些领域站在了“世界之巅”。

  微观层面的经济行为,都与宏观上的逻辑息息相关。中国公司如今之所以敢于勇闯中东,背后离不开中国力量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国公司进军中东市场,随着一块块光伏板,一幢幢储能电站,一个个风机不断建成,中东广袤的沙漠地带也将被彻底搅热。

“超级大单”

  7月中旬,沙特阿拉伯的天气流金似火,但对阳光电源(300274)掌舵人曹仁贤来说,他却在此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3天前,这家中国市值最高的行业龙头与沙特本土私营投资控股集团AlGihaz签订了一个超级储能订单,规模为7.8GWh,总价值据称接近100亿元。

  AlGihaz是由Saeed Ali Al-Angari于1975年创立,从一家小型承包公司发展为资产数十亿元的战略投资集团,主营业务包括建筑、能源(油气、可再生能源等)、投资等。旗下能源基建公司Lamprell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沙特阿拉伯国家航运公司等“巨无霸”均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上述订单刷新了全球最大储能项目纪录。此前,该纪录的保持者是另外两家中国公司——比亚迪和华为。前者曾于今年1月拿下智利阿塔卡马绿洲的储能项目,规模达4.1GWh;后者更是早在2021年10月拿下沙特红海新城储能项目,规模为1.3GWh。

  在接下来的十几个月里,沙特的Najran,Madaya和Khamis Mushait地区将安装上约1560余套PowerTitan2.0液冷储能系统,配备近780万颗电芯。阳光电源预计2024年开始交付,这些储能电站则将于2025年全容量并网。

  PowerTitan2.0是阳光电源于2023年10月发布的大型储能系统新品,其单柜20尺容量高达5MWh,能够更好地支撑电网侧储能需求。由于采用集成交流储能设计,并具备高能量密度,该产品将节省55%的土地面积。此外,阳光电源的预安装和预调试设备,将确保快速的现场安装和电网连接,满足项目严格的交付要求。

  不过,阳光电源整个竞标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早些时候,该项目一期2GWh订单被比亚迪、中国电气装备两家中国公司竞得,分别承担储能系统供应商和EPC角色,它们的报价分别是0.7元/Wh和0.8元/Wh。

  在国内,能否在竞争中胜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谁的报价更低。这种恶性低价竞争策略尽管屡被诟病,却是拿下订单的最好方式。但这种策略在中东市场也许并不适用。对此,阳光电源有着清醒的认知,“绝对不能低于8毛钱,否则就是亏本生意,宁愿不做”。

  中东业主方普遍“不差钱”,它们可能更看重履约交付能力,以及产品的可靠性等因素。上述项目的业主方是沙特国家电网,这个项目也属于电网侧储能。除了阳光电源,这个超级订单还吸引了比亚迪、宁德时代、华为、国电南瑞、特斯拉、Fluence等业界翘楚。

  据知情人士透露,阳光电源之所以能够拿下该订单,离不开其快速交付能力,以及对电网的理解能力。因此,即便报价比国内同行高出50%以上,阳光电源依旧笑到了最后。

  在拿下这个超级订单后,阳光电源2024年也将继续稳坐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冠军宝座。迄今为止,该公司海外储能系统累计交付量已经超过20GWh。而其储能系统产能目前超过50GWh,足以支撑上述海外订单交付。

  事实上,阳光电源在中东市场的布局并不算晚。在储能业务发力前,它身上的标签是光伏逆变器龙头。从2018年开始,随着中东光伏市场开始爆发,阳光电源也开始逐步介入到阿布扎比、卡塔尔、阿曼等国的光伏项目。2023年5月,阳光电源与中国能建国际集团签订协议,为全球最大光伏电站——沙特AI Shuaibah项目提供2.1GW逆变器解决方案。

  储能业务则是在2022年才赢得“开门红”,当年相继与ACWA Power、EPC承包商Larsen & Toubro等公司达成合作,分别提供536MW/600MWh、160MW/760MWh电池储能系统。

  不过,阳光电源接下来不能有任何松懈。拿下这个超级订单固然振奋人心,但接下来的交付才是真正的考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项目既可以是“敲门砖”,亦可能成为“滑铁卢”,一切取决于最后的交付成果。

搅热中东

  在阿拉伯语中,沙特阿拉伯意为“幸福的沙漠”。沙特是中东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达到215万平方公里,其中沙漠面积65万平方公里。与其它地区的沙漠相比,这里恐怕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沙漠,地底下蕴藏的石油资源让其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与阳光电源一样,另一家中国光伏龙头公司也在同一天感受到了来自沙特的“幸福”。

  7月16日,TCL中环(002129.SZ)宣布与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全资子公司RELC、Vision Industries签署《股东协议》,三方将共同投资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在沙特建设年产20GW光伏晶体晶片项目。

  资料显示,PIF成立于1971年,是全球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主权财富基金之一,也是全球排名第五的主权财富基金,目前管理9250亿美元资产,2023年实现盈利368亿美元。其主要投资目标为在沙特经济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领域,是沙特国家战略“2030愿景”计划的重要执行机构。

  愿景工业(Vision Industries)由沙特阿布纳延(Abunayyan)和阿姆哈迪布(Al Muhaidib)两大企业集团于2021年共同创立,是沙特绿色能源工业项目和本地供应链的领先投资者和开发商,旨在沙特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制造能力,满足中东乃至全球新能源的巨大需求。

  据悉,上述项目总投资金额约为20.8亿美元,三方将以TCL中环持股40%、RELC持股40%、Vision Industries持股20%进行投融资。落地后,这个项目将成为沙特本土首个光伏晶体晶片项目,也是目前海外最大规模的晶体晶片工厂。

  硅料、硅片是全球新能源发展最核心环节与战略发展型资产,是新能源产业链的上游。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之所以选择TCL中环作为合作伙伴,系因后者是中国晶体晶片领域的领军企业,拥有半个世纪以上的制造经验。

  此外,这家全球第二大硅片制造商还在工业4.0智能制造、无人工厂等方面经验丰富,其智慧工厂已经成为了行业标杆。

  除了TCL中环,PIF还在同一天与另外一家中国光伏龙头晶科能源(688223.SH)成功牵手。晶科全资子公司晶科中东同样与RELC以及Vision Industries签订协议,拟在沙特阿拉伯成立合资公司,投资近10亿美元建设10GW高效电池及组件项目。

  根据公告,该项目由晶科中东持股40%,PIF(RELC)持股40%,Vision Industries持股20%,合资公司将由晶科能源并表。项目总投资额约36.93亿沙特里亚尔,约合9.85亿美元、71.6亿元人民币。

  对此,晶科能源表示,随着本地制造和供应链的实现,该公司有望将其在沙特和中东地区的市占率进一步提升。2023年,晶科能源在中东的市占率超过50%,其中沙特更是超过了70%。

  更早之前,上游硅料制造龙头协鑫科技也曾于6月3日宣布,将与Mubadala Investment Company PJSC(下称“穆巴达拉主权基金”) 探索潜在合作机会,在阿联酋当地建立具有全球及地区重要性的综合硅生态系统。

  这或将是协鑫科技首个海外FBR颗粒硅项目,将成为全球最大高品质多晶硅研发与制造基地,填补阿联酋太阳能光伏高端装备制造业空白。

  此外,钧达股份亦于6月13日发布公告称,计划总投资7亿美元,在阿曼建设10GW电池项目。阿曼地理位置优越,西北与阿联酋接壤,西面毗邻沙特。

  事实上,除了搅热中东光伏市场外,风电领军企业同样不甘落后。当TCL中环、晶科能源纷纷在合同书上签下合作协议时,远景科技集团也在同一天以同样的合作方式落户沙特。

 根据协议,远景将与PIF、Vision Industries在沙特共同成立风电装备合资公司。远景将是合资企业最大股东,PIF是第二大股东,Vision Industries持有剩余股权。根据协议,合资公司将进行风机及关键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制造。

  可以预见的是,在TCL中环、阳光电源、晶科能源、协鑫科技等龙头企业之后,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新能源领军企业进军中东。在中东新能源这片热土上,中国力量将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力量

  此次投资热潮之前,更早搅热沙特的是华为。2023年10月16日,华为数字能源成功拿下沙特红海新城储能项目,规模达1300MWh。该项目当时成为全球最大的储能项目,亦是全球最大的立网储能项目。

  公开资料显示,红海新城是由沙特政府计划投资5000亿美元建设,规划占地面积2.6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3.5个纽约市。按照规划,城市电力将完全自于新能源。

  事实上,红海新城是沙特“2030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愿景最早是由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于2016年提出,表示将大力发展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希望从“石油国家”转型为“能源生产国”。

  根据沙特的发展战略规划,2030年可再生能源将在沙特能源结构中占比达50%。沙特预计,2023年实现可再生能源装机安装27.3 GW,2030年实现装机58.7 GW。

  沙特的“2030愿景”为中东新能源市场打上了一针“兴奋剂”。在该国影响下,中东各国纷纷制定了自己的转型计划。例如,邻国阿联酋亦计划投资1634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

  中东风光储市场由此爆发。数据显示,2023年中东光伏建设市场规模飙涨至69.3亿美元。到2030年,有望达到惊人的377.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7.4%。

  不过,作为中东最富有、且在该地区有着巨大政治影响力的国家,为了实现“2030愿景”,沙特在选择合作伙伴方面无疑有着极为苛刻的遴选条件。

  在通稿中,PIF称,它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远景作为合作伙伴是因为远景为全球绿色转型提供领先的风电、储能、绿氢、动力电池和智能物联网等产品和技术,其创造的新型电力系统和零碳产业园正在成为推动全球脱碳的重要力量。

  这段简短的表述从侧面折射出了远景的力量。不久前,远景曾获得《时代》(TIME)2024年“全球100家最具影响力企业”称号。而据行业研究机构伍德麦肯兹统计,远景风机业务连续两年中标量全球第一,海外风机订单连续两年占中国风机企业订单的70%。

  在中国内蒙鄂尔多斯,远景更是倾力打造了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的最佳实践,基于“新型电力系统”“零碳数字操作系统”“绿色新工业集群”三大支柱打造,其零碳实践与沙特所期望的愿景不谋而合。

  根据外媒报道,2023年,中国首次问鼎风力发电机专利竞争力排行榜榜首,超过了拥有欧洲最大风电企业——维斯塔斯风力技术公司的丹麦,且全球市场份额有望在60%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

  在光伏领域,中国的优势更为明显。2023年,中国硅片出口70.3GW,电池片出口39.3GW,组件出口211.7GW。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中国光伏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超过80%。而在某些细分领域,中国的市占率甚至超过90%以上。

  根据海关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主材(硅片、电池、组件)累计实现出口额189.79亿美元,同比去年的292.29亿美元,下降35%。逆变器实现出口额40.05亿美元,同比下降28.306%,同比去年的51.94亿美元,下降22.89%。

  尽管出口额同比下滑,但出口量则同步上升。据工信部网站消息,2024年1-4月,我国光伏产业总体保持高位运行。根据光伏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晶硅光伏组件出口量达83.8GW,同比增长20%,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达127亿美元。

  不过,中国新能源公司之所以加快在中东的布局,除了看中该地区的市场潜力外,更重要的是背后的国家力量。

  近年来,中阿关系持续升温。2022年末,最高领导人出席首届中阿、中海峰会,与近20位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见。这是建国以来,我国在中东地区开展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外交行动。

  而在今年5月30日举办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中阿两国将携手构筑更加立体的能源合作格局,开展新能源技术研发和装备生产,中方将支持中国能源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阿拉伯国家参与总装机容量超过300万千瓦的可再生能源项目。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