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BBC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正在将混凝土变成巨型“电池”,能量密度已达到300Wh/立方米,可以让一栋房屋的地基满足家庭日常供能所需,未来会彻底改变水泥用途,让庞大的基础设施变身超级储能装置吗?
BBC所说的巨型电池,更准确的说法应该叫水泥超级电容器,是用三种极其廉价的材料水、水泥和碳黑制成的。研究人员巧妙地利用碳黑的高导电性,将其与水泥和水混合,制成了一种导电混凝土,作为超级电容器的两极,浸泡在电解质溶液中,中间用膜隔开,就可以像超级电容器一样存储电能了。
实验中研究人员将这种混凝土浸泡在氯化钾溶液中,点亮了LED灯泡,并且可以为手持游戏设备供电。混凝土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略低于300Wh/立方米,足以为10瓦LED灯泡供电30小时,如果有三四十立方米地基采用这种混凝土超级电容器,就可以为整座住宅提供日常用电了。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建造一个45立方米的版本,可以储存10kWh的电能,满足一个家庭的日常所需。
超级电容器储能效率极高,充电速度比锂离子电池快得多,而且基本不受循环次数影响。但超级电容器放电也很快,所以不太适合手机、笔记本电脑或电动汽车等需要长时间稳定供电的设备。研究人员正在研究解决方案,希望通过调整混合物比例,来提供更稳定的输出。
这种混凝土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并不高,但可以非常快速地储存大量电荷,因此其应用前景可能还是比较广阔:
智能道路:想象一下,未来的高速公路不仅能让车辆行驶,还能为电动汽车无线充电。
储能建筑:房屋的墙壁和地基可以变成巨大的电池,存储太阳能或风能发电的多余电力。
城市基础设施:人行道、桥梁等公共设施也可以成为分布式储能网络的一部分。
虽然这项研究才刚开始,并且能量密度不高,但鉴于人类基础设施的庞大规模,谁知道这种混凝土超级电容器会不会成为未来基础设施的标配,带来人类文明所需的超级储能装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