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日,全钒液流电池膜材企业苏州科润完成C+轮第二批融资,融资金额超4亿元,参与本轮融资的机构包括中国石化资本战略领投,峰和资本、架桥资本、建信北京投资等。
科润新材料是国内质子交换膜材料头部企业之一,其核心产品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应用于全钒液流电池及燃料电池。其中,全钒液流电池用质子膜是科润的核心业务。
1 液流电池用膜为何重要
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是全钒液流电池电堆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影响了钒电池的容量稳定性与寿命。钒电池池中的质子膜主要起着阻止正负极活性物质互混、传导氢离子的作用。
全钒液流电池结构示意图
来源:融科储能
质子膜不仅在功能上至关重要,在整个钒电池系统的成本中占比也非常重要。据相关数据,在一个1MW/4MWh的钒电池系统成本构成中,电堆的成本约占到整个系统成本的三分之一;而质子膜的成本,则要占到电堆成本的50%左右。
全钒液流电池成本构成
来源:势银(TrendBank)《势银液流电池储能产业发展蓝皮书(2023)》
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是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在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有望超过传统化石能源发电,为了满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和长时间削峰填谷需求,储能系统的建立及其储能水平的提升成为了广泛关注的问题。相比于锂电池等电化学储能技术,液流电池理论上可实现百兆瓦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储能容量,且兼具高安全性等优点,使其商业化应用进程不断加快。
在当下储能技术百花齐放,各技术路线成本不断下降,液流电池全生命周期成本虽然较低,但对于投资者来说,项目启动门槛过高。国内投资项目一般回收期在5~8年,而液流电池计算其成本优势需要将时间拉长至20年甚至更多。如2023年锂电池储能电芯价格范围降至0.4-0.5元/Wh,系统价格在0.7-0.8元/Wh,液流电池的高初装成本让投资者望而却步。
因此,降低液流电池各部件成本成了整个液流电池储能发展的关键,而质子膜因占整个BOM成本比例较高,自然成为焦点中的焦点。
2 市场规模极速扩张,众多质子膜玩家入局
目前,全钒液流电池市场增长迅速。2019年到2022年间,全球液流电池累计装机规模,从86MW增长到274MW,复合增长率为79.6%。中国液流电池累计装机规模,则从21MW增长到了157MW,复合增长率为186.9%,远高于全球。
据相关机构预测,2026 年全球液流电池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 19.6GWh,2023-2026 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125%。
增长迅速且庞大的市场规模吸引众多包括汉丞、东岳、国润等质子膜玩家入局。
科润成立于 2008 年,由国家万人计划专家杨大伟创办,拥有近16年的全氟离子膜与质子交换膜研发制造经验。公司主营产品包括全氟磺酸膜、全氟磺酸离子交换树脂、全氟磺酸离子交换溶液。公司在国产全氟磺酸膜市场占有率位居首位。
汉丞科技是一家含氟薄膜材料及产品研发商,旗下主要产品涵盖纳米微孔薄膜材料、超薄增强氟膜等产品,应用于新能源电池、节能环保、个人防护、航空航海、医疗等领域。汉丞科技一直以来致力于液流电池质子交换膜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
东岳未来氢能成立于 2017 年,依托于东岳集团氟硅材料产业园区和完整的“氟、 硅、膜、氢”产业链实现快速发展。公司产品包括氢燃料电池质子膜、水电解制氢膜、液流电池膜、膨体聚四氟乙烯、全氟磺酸离子交换树脂、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等产品。
国润储能成立于 2020 年 6 月,是一家专注于全钒液流电池装备制造与液流电池、电解水制氢和氢燃料电池核心隔膜材料生产的企业。公司两大核心产品为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产品和全氟磺酸膜。
全氟磺酸膜是目前全钒液流电池中最常用的膜,曾经主要依赖进口。在国内企业的全面努力下,目前已实现了国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