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目前的市场极其难做,虽然行业从业者并未大面积吐槽,但并不能掩盖市场不好的事实。同行中普遍有很多库存积压在手上,终端市场也完全带不动。
今年的销量还不到去年的1/10。到了无论你做出多少努力,都推不动的地步,下游就是不拿货。公司把团队的人解散的七七八八,索性也不做推广了。
以上情况是一位在欧洲从事分布式户储系统的网友在某社交平台上的“吐槽”。
价格大战、库存危机、政策动荡、需求萎靡、破产出局,是户储赛道过去一年的“主题曲”。
上面网友的吐槽也从另一方面佐证了一位私募基金分析师的观点:海外户用储能行业现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抵御下行、消化库存,至于开辟增量,就别想了。
的确,高库存的包袱,各位户储赛道的选手们背的太久了。
两年前,俄乌冲突让户用储能市场开始大火,一夜之间,资本疯狂涌入。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储能行业的融资交易有将近250笔,金额规模高达494亿人民币,而这一数值,是2019年的16倍。
资本的涌入毫无疑问也卷进了更多的玩家,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卷进的众多玩家里,质量也都层次不齐。
奈何户用储能产品生命周期之长,且功能性质需要时间来显现,很多问题只会在两三年后才会集中暴露,不少玩家顺理成章的靠着“劣质产品吞下市场份额”。
这对价真货实的厂商来说,太难了。
此外,电力供应和补贴政策的动荡,也让海外户储充满了不确定性。
电力供应、居民电价是高是低、补贴力度是强是弱,这些政策端的因素,都会直接且致命的影响户储的增长。
目前来看,海外户储的基本面表现确实要好于2021年,但主流厂商的估值却在接连下降,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对户储的热情仍未回暖。
不过,也有行业从业者对于目前“凉凉“的户储赛道持乐观态度,毕竟行业走向成熟,必然经历危机。
而且时间会“大浪淘沙”,竞争会淘汰掉“劣币“,没有下牌桌的企业就有赢得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