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8月7日-8日,四川电力交易平台发布了全省电力缺口需求,成都市虚拟电厂接到需求后立即响应,各市场化主体实现约4.2万千瓦负荷响应(占全市需求响应总量约20%),其他行业、区域子虚拟电厂实现约2.2万千瓦负荷响应,有效发挥了虚拟电厂的负荷调节能力。作为未来能源的“智能大脑”,如今成都的虚拟电厂建设如何了?
8月14日,2024四川网信“数智领航”第十三期川网联“走进新质生产力前沿”系列活动新型能源体系专场在成都举行。在调研活动中,记者来到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实地探访成都虚拟电厂平台建设。
没有厂房的电厂
是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关键
在一个展示大厅内,记者看到,成都市虚拟电厂管理平台分为多个板块,包括资源聚合、调度运行、供需形势、保供监测等,工作人员可以运用三维地图操作,全面直观地展示成都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各方面管理工作。
虽然虚拟电厂并非真正的电厂,没有厂房,但在6月28日,该平台完成全业务流程演练并正式上线投运后,将成为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关键,对成都能源电力安全保供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虚拟电厂能够通过先进的信息通信和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分布式电源、用户侧储能、电动汽车充电桩以及工商业可调负荷等可调资源的有效聚合和协同优化,促进电网削峰填谷,提高供电可靠性,达成与常规电厂类似的效果。”国网成都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邓灿说。
邓灿介绍,按照“市级管理平台+子虚拟电厂”整体架构,成都搭建了1个市级虚拟电厂平台统筹调度,聚合电源资源、负荷资源2类资源支撑体系,建设公共建筑、充(换)电设施、通信基站、公共照明、储能电站等N个行业领域和区域级子虚拟电厂,构建“1+2+N”城市级虚拟电厂一体化发展格局。
成都定下2025年目标
实现超130万千瓦可调能力
为何建设虚拟电厂?作为未来产业的范畴之一,虚拟电厂有助于提升受端电网电力柔性调节能力,更好保障城市尖峰化用电需求。
“成都是典型的电力受端城市,季节性短时尖峰负荷往往加剧电力保供压力。虚拟电厂作为挖掘需求侧资源柔性调节潜力的重要新型技术,可以促进负荷移峰填谷、缓解供需矛盾。”邓灿说。
邓灿告诉记者,建设虚拟电厂,还有助于加速绿色转型,助力成都光伏储能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成都目前已培育、聚集了通威太阳能、宁德时代等一批头部企业,加快建设虚拟电厂可以拓展储能、光伏等产业在蓉落地发展场景,降低企业用户综合用能成本。
目前,成都已经落地建成市级管理平台,接入成都高新区(倍特数字)、龙泉驿区(原力安杨)、双流区(思极星能)以及特来电、国网综能(含市级党政机关)、公共照明(市城管委)与通信基站(铁塔公司)等7家虚拟电厂,聚合电源、负荷等可调资源超过40万千瓦。2025年实现对分布式电源、储能设施、可调负荷等资源“应接尽接”,可调能力扩大到130万千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