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北美汽车产能利用率将大幅下滑归咎于电动汽车

作者:中国汽车报 来源:张冬梅 发布时间:2024-08-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随着行业生产转向电动汽车,未来十年,北美汽车工厂的产能利用率或将下滑至2/3以下。

  近日,GlobalData的统计数据显示,迄今为止,2024年北美汽车工厂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0%,这较大多数车企的目标低10个百分点,但与过去四年相比已经有所改善,当时疫情和芯片短缺将这一比例降至61%。

  不过,根据GlobalData的预测,从2025年开始,北美整体汽车产能利用率将再次下降,到2030年平均降至65%,到2035年平均降至63%。

图片

归咎于电动汽车

  在GlobalData汽车研究全球副总裁舒斯特看来,未来几年,北美汽车工厂不太可能保持至少70%的产能利用率,而产能利用率低于2/3是低效的。“电动汽车转型缓慢阻碍了产能利用率的提升。需求更具灵活性,需要同时拥有内燃机汽车(ICE)、纯电动汽车(BEV)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产品,这就造成了效率低下。”他说。

  另外,S&P Global Mobility(标普全球汽车)咨询公司全球汽车业务执行董事迈克尔•罗比内也指出,各大车企已经制定了各工厂的电动汽车和内燃机汽车生产计划,但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较人们预期的更为缓慢,调整战略很困难。S&P Global Mobility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美国电动汽车的新车注册量同比增长约10%,与去年同期52%的同比增幅相比,增速大为放缓。

  随着电动汽车需求波动和监管趋严,产品规划变得更加困难。“当你不知道市场需求时,真的很难解决这个问题。它会在很多方面产生连锁反应。这可能会导致消费者需要的动力类型与工厂生产的不匹配,这可能比产能过剩更具破坏性。”舒斯特指出。

  电动汽车需求疲软令汽车制造商感到不安,迫使它们推迟推出电动汽车,并推迟电动汽车工厂的建设。例如,福特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奥克维尔工厂原计划生产电动版探险者和林肯航海家,而今工厂决定改造升级后投产热销的F系列Super Duty皮卡。前不久,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表示,该公司无法达到原定的2025年在北美生产10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未来电动汽车计划将根据需求灵活调整。原计划今年推出的别克品牌首款电动汽车也延迟发布。

  整体来看,根据GlobalData的数据,从2028年到2035年,北美汽车工厂的平均产能利用率将不足2/3。各大车企情况有所不同,据预测,到2030年,本田、现代美国、梅赛德斯-奔驰、丰田汽车、大众集团的产能利用率将至少为70%,而通用汽车、福特、宝马、雷诺-日产-三菱则可能不到66%。

产能利用率逆转

  考虑到当前的电动汽车市场体量,GlobalData预计,中短期内,北美电动汽车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将远低于内燃机汽车(含混动)工厂。以2024年为例,内燃机汽车工厂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5%,而电动汽车工厂仅为42%。

  具体到车企,根据GlobalData数据,2028年通用汽车的电动汽车工厂产能利用率仅为37%,而内燃机工厂为87%。本田的情况类似,2028年电动汽车工厂产能利用率为55%,而内燃机工厂为96%。

  不过,从长期来看,电动汽车需求依然将不断增长。GlobalData预计,美国轻型汽车销量将从2023年的1560万辆增加到1700万辆,然后趋于平稳。其中,到2035年,电动汽车的市占率可能会超过50%,而今年5月这一比例约为7%。

  基于此,GlobalData预测,到2035年,北美电动汽车工厂的平均产能利用率将从2028年的52%提升至67%,而内燃机汽车工厂的平均产能利用率将从2028年的74%下降到58%。舒斯特认为,未来随着燃油车产量逐年减少,北美大多数内燃机汽车工厂将聚焦生产皮卡。

  另外,为了提升灵活性,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改造现有工厂,使之能同时生产内燃机及电动汽车。例如,今年6月,宝马宣布,计划2026年在其位于美国斯帕坦堡的工厂开始投产电动汽车。此前,宝马曾于2022年宣布,投资17亿美元改造美国工厂,以用于生产电动汽车。日产也曾于2022年宣布斥资5亿美元对美国密西西比州坎顿汽车工厂进行改造,用于生产两款全新的纯电动车型,但由于市场需求变化,日产于今年5月宣布,暂停并重新调整在美生产电动汽车的计划。

  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今年7月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29年,北美能同时生产内燃机、混动及电动汽车的工厂数量将从2023年的11家增加到21家,几乎翻一番。标准普尔和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预计,到2029年,平均每家工厂的年产量将下降3%,至约20.4万辆,而2023年约为21.1万辆。其中,内燃机汽车的产量预计将下降1/3以上,而电动汽车的产量将增加近一倍。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动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