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技术>储热与蓄冷 返回

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雷宪章:变废热为宝,热能应成为成都绿色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红星新闻 发布时间:2024-08-2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8月26日,以“公园城市——推动‘一带一路’城市现代化创新实践”为主题的第四届公园城市论坛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今年公园城市论坛将设置1个主论坛和8个分论坛,深入探讨城市未来空间规划、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绿色金融合作、立体互联互通、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等主题。

  “公园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要看这个城市的能源体系是不是绿色的,这对于我们国家的能源结构转型有着探索和示范意义。”论坛期间,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天府永兴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雷宪章接受媒体采访,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布局未来产业的角度,为成都超大城市的“双碳”发展给出经验与路径。

  工业交通、城市建筑和民生服务基本上各占1/3——这是成都市二氧化碳排放的结构,也是“降碳”的主战场。在雷宪章看来,未来成都作为超大城市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如何通过零碳排放或低碳排放实现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从而推动绿色发展。

  雷宪章指出,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仍然以化石能源为主,特别是大部分城市的供能以电或天然气为主,仍然是高排放的。要把城市的供能排放降下来,他给出了两个经验参考。第一是热泵,在欧洲,用大型的热泵作为清洁热能的供给相当普遍,相较于空调节能约50%。第二则是工业热能的综合利用,例如德国通过跨级储能,夏天将热电厂排放出来的热能收集起来,以热水注入到地下,冬天再将热水抽出来取暖。

  这能给成都哪些启发?作为国家八个算力枢纽节点之一,成都是全国仅有的两个投运超算和智算“双中心”的重点城市之一,广泛布局各类数据中心、信息通信网络等数字新基建。数字经济“跑起来”的同时,能耗也相应攀高。“各类大数据中心、5G基站是我们面临的商机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抓手,要高度重视对城市排放热能的收集和使用。”雷宪章建议,此外,目前我国的工业热能仅有1/3得到利用,2/3被当成废热浪费,让废热变废为宝也应当是节能减碳的渠道。

  事实上,对于热泵的探索,四川天府新区已有探索。成都科创生态岛近零碳排放园区,是国家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23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也是四川省园区类唯一入选优秀案例。园区通过碳监测、碳核算、碳管控和能碳展示平台,对园区能源进行精确管控,创新引入地源热泵+热源塔热泵+冷水机组+水蓄能集中供能模式,实现供能系统100%电气化、直接碳排放为零。

  “实现城市的绿色供能,成都基础非常好,”雷宪章表示,国外的实践,给我国城市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成都有丰富的水电、光伏和风电,也有绿色化工和数字新基建,这些都是成都实现城市绿色供能的基础。“热泵和相关的储热材料未来是一个市场的热点,成都可以抓住市场未来发力的这个方向,最后能够引领城市的绿色供能。”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张芷旖 摄影记者 王效


分享到:

关键字:储热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