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煤电容量电价政策执行已超半年

作者:洪嘉琳 姜黎 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发布时间:2024-08-2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备受关注的煤电容量电价政策执行已超半年,其初衷是为能源转型下的煤电行业提供稳定的发展预期。业界普遍认为,目标正在达成,但还不是终点。

  长期以来,煤电是我国的主力电源。但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断推进,新能源装机和电量双增,煤电等传统电源的电量供给功能逐渐弱化,表现为利用小时数逐步降低,搁浅成本增加,进而投资降速,影响其发挥转型过程中的“压舱石”作用。于是,如何从价格机制上稳定其投资回收预期,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是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煤电、抽水蓄能执行全国性的容量电价机制,江苏、广东等气电规模较大的省份执行地方性的气电容量电价机制,新疆、河北等地试行独立储能容量电价激励机制,以此支持这些电源回收固定成本。

  而容量电价并非激励电源的唯一工具。曾有部分欧美国家电力市场专家坚持认为,单一电能量市场才是纯粹的市场,容量市场等机制多少有着政府定价的“影子”。但随着近年来高比例新能源接入,“鸭子曲线”变“峡谷曲线”,部分单一电能量市场也开始考虑容量这一选项。

  我国之所以选择以容量电价起步,一方面是考虑到当前电力市场的建设进度,另一方面是考虑到终端电价的承受能力。受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从实际情况出发,现阶段我国执行容量电价机制是符合时宜的选择。

  2024年7月2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机制,防止政府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

  在电力现货市场逐步建设成熟、备用容量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受访人员普遍认为,容量电价机制将逐步向容量市场过渡,即多种调节资源通过市场竞价的方式,为电力系统提供高性价比的容量保障服务。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力市场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