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技术>回收与再利用 返回

松山湖“行业大咖谈”聚焦动力电池回收产业

作者:何绮莹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4-09-2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9月19日下午,东莞松山湖北部片区党委开展第6期“行业大咖谈”活动,为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融通创新,搭建产业对接交流平台,推动企业在产业链、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互利合作,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壮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快速成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过58万吨,预计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本次活动聚焦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邀请了行业专家、中芯驭电科技发展(温州)有限公司、中科聚能迪(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数字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东莞市普拉美斯新能源有限公司、广东亿鑫丰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天然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参加。企业代表们依次介绍了各自的经营业务和研究领域,随后围绕锂电行业发展趋势及挑战的主题深入探讨。

  “动力电池占新能源汽车生产阶段碳排放量的50%左右,建立健全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体系,对提升整个产业资源利用率水平、减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十分重要。先进的技术、工艺加上专业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不仅能给回收企业带来收益,也会给动力电池产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无论从环境保护还是能源再生利用角度看,解决动力电池退役回收循环利用问题都是功在产业、利在国家的大计。”中芯驭电负责人介绍。

  东莞理工学院硕士生导师、校聘副研究员周钢提到,“我国作为新能源汽车产销的第一大国,不仅动力电池回收数量领先,部分电池回收技术已居世界前列,在回收技术上,国内行业物理法与化学法(湿法)并行。其中物理回收法的环保、成本优势日益凸显,可实现全封闭全自动的拆解工艺,不会产生二次污染风险,也没有废水废渣排放,是回收磷酸铁锂和碳酸锂电池的优选。”

  东莞市数字经济发展集团相关业务负责人翟俊杰和企业家们分享了如今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数据应用所带来的便利与机遇,与锂电池回收企业共同探讨了数据赋能电池回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可能性。中科聚能迪(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玲玲就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与新能源材料冶炼提取技术等方面为大家分享了行业前沿的先进经验,并与参会的企业代表和专家代表进行了深度交流探讨。

  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支持“动力电池更新换代”。近期,东莞市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行动方案出台,方案提出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是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提升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要加强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和综合利用。

  目前,松山湖聚集了中芯驭电、中科聚能迪等一批在锂电池回收处理领域的优质企业,分别聚焦电池数据收集处理、动力电池线上交易、废旧电池处理智能装备工艺成套等领域,为废旧电池交易和处理提供了专业的解决方案。本次活动的开展,也为一批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了畅通的交流平台,各企业在活动中充分开展供需对接和技术合作的交流,收获满满。

  截至目前,北部片区党委已组织六期“行业大咖谈”产业链主题沙龙,分别聚焦新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科技金融服务、低空经济、生物医药、锂电领域,服务覆盖园区企业超百家。接下来,松山湖北部片区党委将继续针对不同产业链,定期举办“行业大咖谈”产业链主题沙龙,为园区企业、金融资本与产业载体搭建平台,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园区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困点及难点,助力推动园区产业生态的健康发展。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回收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