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
导语:“聪明的车”加上“智慧的路”,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网联汽车正在完成生态闭环并相互赋能,助力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
当前,智能驾驶迎来快速发展,无人驾驶出租车在多个城市运营,部分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自动辅助驾驶功能逐步覆盖全国,“更懂你、更省力、更安全”的“聪明的车”开始全速驶向未来。
同时,“智慧的路”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在政策的不断推动下,车联网、车路协同、“车路云一体化”等智能网联汽车概念逐渐清晰。
“聪明的车”加上“智慧的路”,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网联汽车方案正在逐步完成生态闭环并相互赋能,助力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
“车路云一体化” 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
智能网联汽车是人工智能、信息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汽车领域应用的关键载体,也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
在目前的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关于自动驾驶发展主要存在两条路径,一是单车智能;二是“车路云一体化”,而“车路云一体化”素有“中国方案”之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克强表示,中国在全球率先提出汽车智能和网联两化融合发展的理念,“车路云一体化”是解决产业化问题的关键。
事实上,相比单车智能,“车路云一体化”是车端智能、路侧智能、云端智能的集合,能够提高车辆的感知能力与决策准确性,优化道路交通系统,弥补单车智能的一些弊端,例如,极端天气下传感器失灵等。此外,伴随5G、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汇集至汽车终端,“车路云一体化”正在逐渐成为共识。
李克强表示,智能驾驶、“车路云一体化”即将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而“车路云一体化”的发展路径是技术演进的必然趋势,也已经成为全球政府、产业界的发展 共识。
“车路云一体化”的智能网联汽车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物理系统,靠单一企业难以实现全面突破,而跨行业合作已经逐步形成共识。日本车企正在联合开发新一代汽车软件、共享生成式AI,欧洲在牵头成立数据共享生态组织和项目,我国在云控、车控技术平台以及地图等领域具备较好的基础,并且取得了一定发展。
其中,我国强调顶层设计,提出“车路云一体化”发展战略,并在加速顶层设计和相关支撑政策法规的制(修)订,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管理、技术研发、示范应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新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
同时,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速发展,关键技术也取得突破,产业化加速推进,测试示范蓬勃发展,各地依托测试示范区的建设在完善路、云、基础设施水平,形成“车路云一体化”落地的实证案例。
此外,我国提出“车路云网图安”融合发展的态势日趋显著,围绕相关落地应用场景形成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布局整车技术平台、新一代电子信息架构、车用操作系统,信息安全、新时代安全、路云网图等方面。
多方共同努力 “车路云一体化”见成效
从我国发展“车路云一体化”的进展来看,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不错的成效。尤其是2024年7月发布《关于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之后,我国“车路云一体化”发展更是掀起新篇章。
2024年7月,工信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确定20个城市(联合体)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
当时,进入试点的城市包括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辽宁省沈阳市,吉林省长春市,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浙江省杭州—桐乡—德清联合体,安徽省合肥市,福建省福州市,山东省济南市,湖北省武汉市、十堰市,湖南省长沙市,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海南省海口—三亚—琼海联合体,四川省成都市。
据悉,开展此次试点的预期成果是:建成低时延高可靠的网联云控基础设施,促进多场景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探索形成“车路云一体化”投建运新型商业模式,形成统一的标准与测试评价体系。应用试点城市名单发布后,“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升温。例如,在7月中旬,长春市宣布计划未来3年投入127亿元,进行“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全面打造交通枢纽、城市道路、快速路、高速公路等典型示范应用场景;在7月下旬,总投资额高达11.95亿元的广州北部湾区(花都)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项目获批。
而在此之前,北京已发布近100亿元“车路云一体化”新基建项目规划;武汉“车路云一体化”重大示范项目获武汉市发改委批准,备案金额达170亿元。
在政策和资金的双重加持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实现新突破。李克强表示,“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大量开展,各个地方依托示范区建设,完善路云包括交通信息在内的基础设施,正在形成‘车路云一体化’落地的实践案例。”
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经建设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个车联网先导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开放测试道路3.2万多公里,发放测试示范牌照超过7700张,测试里程超过1.2亿公里,各地智能化路侧单元(RSU)部署超过8700套,多地开展云控基础平台建设。
一体化”面临考验 但优势依然显著
如今,我国“车路云一体化” 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功,但是业界专家认为,“车路云一体化”建设依然面临很多严峻的考验:
一是各地建设标准、接口规范不一,导致基础设施碎片化。二是车路云融合对芯片算力、边缘计算提出更高要求。三是多产业融合难度大,汽车、交通、信息等行业技术体系不统一。四是跨行业多责任主体,涉及不同产业核心利益的平衡。五是重建设轻运营,缺乏商业化落地;归根到底是信息数据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协同运用的问题。
由此,也让部分人认为,随着单车智能的快速发展,“车路云一体化”的优势不再明显。不过,在实际上,“车路云一体化”的优势依然显著,并且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李克强表示:“大家觉得现在单车智能也能够做到很好的效果,‘车路云一体化’的优势不突出,没有很好的商业引领模式。但实际上,‘车路云一体化’在通行设施、安全架构方面保证系统的可靠性,而且成本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系统成熟以后,在交通设施上做信息化设施改造的费用是交通基础设施成本的不到1%。”
车路云系统不仅整体成本可控,甚至是更低,而且能够真正把协同决策、车端和路端联合进行支撑,能够更好地提升驾驶性能,保证安全、节能高效,可以看到现在高速公路、城市状况、节能得到了很大改善。
李克强认为,单车智能和“车路云一体化”完全不矛盾,属于一个技术发展的过程。单车智能是“车路云一体化”的基础,而“车路云一体化”是单车智能的升级。利用“车路云一体化”可以避免单车智能的立体特征造成交通事故和拥堵。国外曾经有一篇重要研究,现有的交通环境下用单车智能,安全反而是一个问题,交通也会造成拥堵,所以我们需要用协同方法解决。
事实上,“车路云一体化”更像是单车智能+影子模式下的全方位升级版,单车智能和车路云协同可以无限制驾驶,但限定了水平的上限,联合计算和扩展,引入路侧感知计算,可以增强车路云协同的模式,具备超越人类驾驶的能力,所以上限有限,可以扩展上限。
车路云一体化”是符合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的,解决当前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坚持既有推进路径,做到架构正确、标准统一,凝聚发展共识,抢抓发展窗口期。这是一个沿途下单、持续迭代的过程,所以需要持续发展投入,发挥国家的体制优势和统筹优势,进一步加大力度解决问题,早日实现产业化的大规模应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如果把新能源汽车比作上半场,智能网联汽车比作下半场,中国汽车行业在上半场显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决定胜负的是在下半场。
而在如今,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已经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取得了快速突破,在车企层面,多个品牌车型的智驾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中国方案”的“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层面,依托于政策的支持以及技术的发展,同样进展迅速。
毋庸置疑,随着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不断突破,我国注定将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