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最新要闻 返回

研究认为全球75%的电池供应链或将面临欧美相关法规制裁风险

作者:刘伯洵 来源:中国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4-10-0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根据人工智能供应链风险平台Infyos公司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全球75%的锂离子电池供应链可能面临违反美国和欧盟所谓的“强迫劳动法律”的调查,并可能导致电池产品被禁止进入这些市场。


Infyos公司在报告中指出,根据对数千个数据源进行分析,许多汽车、储能和其他行业厂商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在其供应链中存在违反“强制劳动法律”的行为。锂离子电池是目前用于构建电池储能系统的主要技术。

Infyos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Sarah Montgomery和可持续发展负责人Jeff Williamson讨论了这些发现及其对储能行业的影响。该公司提供了一个展示其调查结果的平台,并允许人们了解电池供应商及其客户信息。

该公司没有具体指出哪些锂离子电池制造商(OEM)的存在风险,但指出美国共和党一些议员最近呼吁立即阻止进口某些厂商生产的电池,这其中涉及中国和韩国一些主要的电池厂商。例如拥有全球50%以上电池市场份额的宁德时代公司和比亚迪公司,以及LG Energy Solution、松下、瑞浦兰钧(REPT)、海辰储能、SK on、三星SDI、Gotion等电池生产商,这些公司的总部设在中国或韩国。

最近,韩国电池生产商Aricell公司运营的一家锂离子电池和零部件生产工厂发生了一场火灾,造成23名工人死亡。Montgomery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潜在的剥削性劳动合同将是Infyos平台进行识别的另一个风险。

Infyos公司发现,供应链滥用和缺乏可预见性或违反了欧盟电池法规的供应链要求(该法规将于明年8月生效)以及美国所谓的“强迫劳动预防法案”(UFLPA)。

在美国,这一举措可能直接导致进口的电池产品遭遇禁令或扣押,去年已经有价值高达14亿美元的锂离子电池受阻于美国市场之外。而在欧盟层面,任何未能达标的产品都将面临市场准入的严峻挑战,使用这些电池构建的储能项目如果被发现违反这些法规,可能会被撤销经营许可证。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