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新型储能亟须摆脱“未成熟先卷”

作者:洪嘉琳 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发布时间:2024-10-1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9月以来,湖南、吉林、安徽等地相继发布新型储能调用价格、参与电能量、辅助服务市场交易的相关政策或征求意见稿,储能调用难、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然而,阿里云新加坡机房锂电池爆炸等安全事件和储能设备报价不断下探,则是“硬币的另一面”。

  在政策刺激、资本加注下,2021年以来,国内新型储能产业规模迅速扩大,而储能并网调用规则、参与市场机制跟不上产业扩张速度的情况引发能源监管部门重视。根据通报,按照国家能源局党组第一轮巡视整改的意见,华东能源监管局党组、南方能源监管局党组、山西能源监管办党组须围绕明确独立新型储能辅助服务费用分摊标准、推动储能企业参与市场交易、明确新型储能应急调用补偿等原则进行整改。

  数据显示,2024年8月,国内2小时储能系统中标均价为681.09元/千瓦时,较2023年和2022年同期分别下降39%和56%。“未成熟先卷”是国内储能行业发展现阶段的一大特点,企业经营承压,给设备系统质量运营安全带来了一定风险。

  锂电池是当前较为成熟、在全球广泛应用的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但其易燃易爆的问题客观存在,企业仍需投入更多研发资金提高储能电池系统的安全性。用户服务意识、设备安全运维要求进一步提升也增加了企业的隐性成本。

  锂电之外,新型电力系统呼唤多元、长时的储能技术。当前,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已着手固态电池、钠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研发。在需要投入大量研发、运营经费的同时“卷”价格,部分跨界入局的企业已经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

  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开展“新能源系统友好性能提升行动”“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行动”,释放了重视新型储能发展的信号,要求做好新型储能高效利用、参与市场机制建设、技术研发等工作。

  新型储能既是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调节资源,也是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产业,现阶段亟须克服一些过程性问题。

  在当前新型储能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企业要做好自身发展规划,避免无序扩张,保障正常运转;同时“练好内功”,主动生产满足新型电力系统需求的产品,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在“做优”的同时,储能企业也要“做多”,主动投身多种类型长时储能技术研发,在储能行业前景向好的趋势下抢占市场先机。

  作为新型储能生态的重要一环,企业要主动“滴润滑油”,提高对能源电力的系统认知,为各地出台、完善相关标准和规则提供技术参考,推动储能并网、调用、参与市场等各环节顺畅运行。


分享到:

关键字:新型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