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截至2024年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472万辆,到2023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9年保持全球第一。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和保有量的增长,动力电池的报废量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大力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报废汽车数量增长较快,动力电池加速进入了“退役”高峰期。
然而我国废旧电池数量庞大,但回收规范性较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过58万吨。但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相关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却不足25%。
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与再利用不仅关乎环境保护,更是缓解锂电池关键材料短缺的关键举措。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废旧电池处理,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是完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网络。当前,一些资质不全的企业通过废旧电池粗加工牟利,不仅带来安全隐患,也让回收管理变得更困难。要进一步加速动力电池回收渠道布局,通过建立“换新+回收”等新回收模式,进一步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处理网络。各地政府也应该加强管理,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建设一批集中分拣处理中心,有效促进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规范化发展。
二是有序推进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再生利用。一般而言,当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时,就不再适用于电动汽车使用了。然而,这些在汽车上“没劲儿”了的废旧电池,经过拆解、重组后,可应用于低速电动车、通信基站、储能柜和太阳能路灯等。电量严重衰减的电池,仍可以拆解、破碎、分选、冶炼,提取出锂、钴、镍等高价值金属材料,重新用于电池生产。因此,做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既有生态效益,也有经济效益。
三是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加大对废旧电池回收技术的研发投入,提升电池回收利用率,降低回收成本。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发高效、安全的电池回收技术,实现废旧电池的高值化利用。同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探索创新商业合作模式,争取实现电池从生产到市场,最后再回到工厂处置利用重新制造电池,形成可循环的绿色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必须实现可循环,否则将带来新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期待政府、企业、高校与消费者凝聚合力,让废旧动力电池得到规范处理、合理利用,变废为宝,成为我国实现全面绿色转型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