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内蒙古库布其沙漠:不一样的“光伏长城”

作者:王珊珊 来源:中国工业报 发布时间:2024-11-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年发“绿电”可达20亿度,年节约标煤68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65万吨、粉尘45万吨。既治沙又富民,这是内蒙古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最显著的价值。

  11月8日下午,“不一样的内蒙古”主题宣介活动暨全国经济媒体内蒙古行采访团走进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了解“沙漠腹地”蝶变“能源绿洲”的脉动,感受内蒙古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主阵地”的澎湃动能。

  地处库布其沙漠腹地、黄河“几字弯”岸边的达拉特旗,变“沙害”为“沙利”,在铺“绿”、锁“黄”、绘“蓝”的路上铿锵前行。

  作为“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之一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主战场,达拉特旗规划总长133公里,平均宽约25公里的“光伏长城”正在库布其沙漠之中铺开。

  达拉特旗能源局行政审批办公室主任李凯在接受中国工业报采访时指着气势磅礴的光伏长城说,中国三峡、国家电投等能源央企打头阵,地方国企配合与乡镇对接,成功形成了巨额资金投入、长期回报、农民增收的解决方案。光伏板使用寿命约25年,收回投资约需11年,农民每人每年可获2-5万元收入。

  在达拉特旗光伏基地,有一座12层高的观光台,在此可以远眺南部硬梁,俯瞰脚下的库布其沙漠,以及北部的黄河滩地,而其中最为壮观的就是几乎布满沙漠的光伏板,即“光伏长城”。

  登高俯瞰,会看到一批在沙漠中奔腾的“骏马”。这匹“骏马”正是2017年用19.6万块光伏板拼装后建成,已经成为库布其沙漠治理的一个标志性符号。这里被称为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目前已全部建成投产。领跑基地的“光伏长城”年发“绿电”可达20亿度,年节约标煤68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65万吨、粉尘45万吨。

  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工程一期已于2023年底建成并网,二期100万千瓦光伏计划2024年底建成并网,整体项目完成后,将有效治理库布其沙漠24万亩。

  在光伏板的间隙中看到,偶有绿色生命仍在顽强地生长着,小草与野花在风中摇曳,它们给这片荒芜的沙漠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板上产绿电,板间长绿草、养畜禽,板下变绿洲、生绿金,偶尔还能看到一些小动物在光伏板下穿梭,植物、动物、光伏发电三者形成了和谐的生态画面。

  在光伏板的庇护下,乔、灌、草混合种植,经济作物连片萌生。既发了电,又治理了沙漠,还实现了经济效益。

  点沙成金,基地采取“光伏+生态治理+有机农林+沙漠旅游”模式,种植紫穗槐、黄芩、黄芪等经济作物,累计实施生态修复5万亩,实现了土地的综合利用,使光伏产业与沙漠有机农业完美结合。同时,与周边的响沙湾、恩格贝、银肯塔拉等全国驰名、著名A级景区有机链接,集中打造“金沙”“蓝海”“绿洲”独特沙漠旅游风景线。

  预计到2030年,达拉特旗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3700万千瓦,综合治理面积292万亩,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协同增效。其中,到2025年,库布其沙漠治理率将提高至83.6%。

  如今,达拉特旗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建设正酣,通过同步实施光伏治沙和配套生态治理项目,实现建成一条“长城”,治理一座沙漠。未来,这里不仅是鄂尔多斯防沙治沙的“生态长城”,也是扩容增量的“绿电长城”、能源转型的“产业长城”、场景融合的“创新长城”、惠民利民的“富民长城”。

  库布其沙漠的生机渐渐回来了。这里的沙漠治理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已经达到53%,沙尘天气减少95%,年降雨量由不足70毫米增长到300多毫米,沙丘高度整体下降了一半,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分享到:

关键字:风光储基地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