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双碳与新型能源系统 返回

由广东院牵头承担的中国能建重点研发项目建筑与能源融合关键技术研究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评审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4-11-1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城市、社区里,当建筑“牵手”能源,二者相融相加、双向奔赴会带来怎样一场“绿色革命”?

  日前,由广东院牵头承担的中国能建重点研发项目建筑与能源融合关键技术研究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评审。

图片

  建能融合

  绿色低碳智慧发展

  近年来,在新能源革命的驱动下,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促进节能减排,已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途径。如何推进建筑和能源紧密结合、实现能源绿色低碳智慧发展,是建筑和能源行业未来发展共同面对的问题。

  2022年1月,中国能建发布年度重大科技项目计划,建筑与能源融合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得正式立项。该项目由广东院牵头,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公司、装配式产业公司、华东院、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参与开展。

  两年来,课题组聚焦建筑全生命周期各环节,运用“科学设计、低碳营造、智慧运营”的思路,以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和光储直柔建筑为动力,以低碳建筑本体设计和智慧运维为手段,结合先进的智能配电和智慧能源管理技术,深入开展建筑与能源融合关键技术研究,构建了建能融合关键技术体系,提出了面向典型场景的建筑与能源融合解决方案。

图片

  通过搭建“光储直柔”建筑综合能源利用系统多方面协同,将建筑打造为能源系统集生产、消费、调蓄功能“三位一体”复合体。

  结合低碳建筑在功能用能方面不同于传统建筑的特点,提出一套适用于低碳建筑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平台,可实现园区全能源介质及低碳环保管控。

  运用低碳节能、社区微生态等先进技术,因地制宜开展与当地气候环境相适应的建筑设计,提高建筑碳汇,节约建筑建造及运营用能效率。

  结合构建的“光储直柔”系统,重点从城市电网、低碳建筑两大主体角度,提出城市电网与低碳建筑区域调度策略,可实现城市电网区域和建筑运行高效交互。

  对于存在低碳改造需求的既有传统建筑,通过分析其运行特点及相关条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低碳改造方案,确保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留旧和改造“双赢”。

  同时,基于该项目一系列技术研究攻关,课题组集体科研成果丰富:目前已申请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论文14篇,发布集团企业标准1项,编制行业技术标准2项,研发样品及产品手册6项,超额完成了研究计划书规定的研究任务。

  该项目研究成果已应用于10余个建能融合项目,覆盖多种应用场景:

  近零能耗建筑——

  广东院科学城生产科研基地三期建设项目

图片

↑ 项目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预计超过50%,综合节能率将达78%,年减碳量将超过336吨。

  零碳数据中心——

  甘肃庆阳“东数西算” 智慧零碳大数据产业园示范项目

图片

↑ 预计建筑单位面积碳排放量较基准建筑下降72%,节能减碳效果显著。

  光储直柔配电系统——

  山东枣菏高速交能融合示范工程新建管控中心建筑

图片

↑ 通过光储直柔配电系统实现建筑用电100%绿电供应,年减碳量约57.4吨,高标准完成“零碳”管控中心建设目标。

  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应用——

  广东省德庆县简架头、云致冲矿区建筑用花岗岩矿项目

图片

↑ 以可再生能源利用为切入点,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采用绿色建筑材料锦石IBC晶硅发电玻璃组件,可实现绿色矿山减碳、减排,预计25年累计可减少碳排放约152293吨。

  在评审会上,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聚焦建筑本体节能及用能规划,从建筑与能源深度融合多角度展开研究论证,提出了多项创新型技术、研究方法及面向典型场景的建能融合应用解决方案,为推动新型绿色低碳城镇建设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

  未来,广东院将发挥建能融合技术优势,持续推进产学研成果在建筑、交通、工业园区等领域广泛落地应用,为打造实用、经济、智能的低碳、零碳建筑、社区,推动建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分享到:

关键字: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