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今日头条 返回

江苏镇江:光储协同,光伏产业携手走“新”路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金山网 发布时间:2024-11-1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自2020年以来,一系列“光储充一体化”鼓励政策加速出台,推动行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光伏行业作为国家大力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光储充一体化技术,寻求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对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日前,智能光储充一体化关键技术创新联合体在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下称中节能)签约成立。“创新联合体的成立,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进而实现从渐进式技术创新向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升级。”中节能总经理黄国平表示。

背景:抱团攻关突破瓶颈

组建创新联合体,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去年以来,围绕八条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镇江市以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为牵引,推动龙头企业牵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共同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的创新联合体,抱团攻关难题,突破重点产业发展瓶颈,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关键支撑。

此次成立的智能光储充一体化关键技术创新联合体,也成为镇江市继航空复合材料及部件、船舶动力装备之后组建的第3个创新联合体。

目前,全市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产业链在重点产业链中链条最长、基础最好、配套最全、成长最快,其中光伏产业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着眼于握指成拳,由中节能牵头,联合驻镇高校、美科太阳能、利信能源和连动电力等公司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意在助力攻克新型储能领域的关键共性、基础底层等“卡脖子”技术,助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合作:互补催生化学反应

关键核心技术往往都是复杂综合性技术,需要跨学科、跨产业、跨领域的更广泛、更多样化的合作。

中节能是光伏制造领域龙头企业,拥有10余个创新平台。美科太阳能专注研发、生产、销售太阳能级高效单晶硅片。利信能源、连动电力也在新能源电池领域不断创新突破,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市科技局科研机构处有关人士分析,创新联合体成员业务领域从基础原材料到光伏电池、光伏组件乃至分布式电站应用系统,贯穿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有望促成创新链和产业链产生‘化学反应’,进而推动成员企业在新能源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新突破。”

按照计划,创新联合体成立后,联合体成员将开展高效高质量薄硅片技术、高效低成本低碳光伏发电技术、新型安全储能装置和技术、安全可靠高效充电技术的研究。未来三年主要进行“高效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技术研究”“超薄大尺寸单晶硅片的绿色低碳切割技术研究”“新型安全储能装置和技术研究”。并且,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快新能源光储充技术的创新和推广。

布局:构建光储协同模式

事实上,高效钙钛矿技术研发已经在先期布局。今年7月,中节能建成钙钛矿实验室,技术成果正在孕育之中。当前,晶硅材料转化效率一般约为29%,而使用钙钛矿叠层技术,其转换效率有望大大提高。中节能首席技术官朱锋告诉记者,实验室组建后,正积极开展技术攻关,超前储备钙钛矿叠层产品。“目前,使用钙钛矿叠层技术,组件转换效率提高30%,随着后期技术的精进,转换效率有望突破40%,并且,在未来三四年内进一步实现产业化应用,进而实现技术上的弯道超车。”

关键技术突破离不开高校院所的技术支撑。智能光储充一体化技术作为新能源领域的前沿方向,不仅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也与江苏大学的学科优势和发展定位高度契合。对此,江苏大学副校长邹小波表示,“我们将充分发挥江苏大学在新能源、新型储能、智能控制、信息化技术领域的学科交叉优势,聚焦智能光储充一体化技术的研发、示范,共同攻克智能光储充一体化技术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伴随创新联合体的协作攻关,后续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值得期待。市科技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以产业补链、固链、强链为目标,通过整合各方创新资源和人才团队优势,围绕高效、低成本、低碳等技术创新方面开展。“这将加速突破行业光储融合的技术瓶颈及高成本问题,构建‘光储协同’的新能源体系模式,助推镇江新能源光伏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全媒体记者 陈志奎 通讯员 周丽丽 马弋 应东昊)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