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浙江是全国第一批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省份,近年来积极融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国网浙江电力正加速推进浙江电力现货市场转正式运行,加强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交易衔接,更好保障电力供应,服务当地绿色发展。
作为全国第一批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省份,浙江近年来积极融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逐步完善省内市场体系,实现浙江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进入长周期结算试运行,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服务型电力市场,有力服务区域绿色发展,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持续探索区域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新模式、新举措,努力推进浙江电力现货市场转正式运行,更好发挥省间电力现货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
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
调节供需保障电力供应
浙江是资源小省、用能大省。近年来,国网浙江电力积极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引入外来电成为一种重要的保供手段。
在2017年8月入选全国第一批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省份后,浙江抓紧出台电力市场改革、电力市场建设等配套专项方案,提出“建立以电力现货市场为主体、电力金融市场为补充的省级电力市场体系”。
2019年,浙江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启动。当年9月20日~26日,浙江电力现货市场开展第一次(周)结算试运行。同年,浙江还配套放开售电市场,引入售电公司,开展四大高耗能行业用户售电市场交易,从售电侧体现电力的价值属性。
近年来,浙江大力推动省内电源建设,新能源发电装机成倍增长,导致电力系统调节需求持续增长。2021年8月,浙江创新设立独立第三方辅助服务市场,实现虚拟电厂聚合可调节资源参与备用辅助服务交易,助力削峰填谷。此外,浙江还在全国率先探索绿电交易。“2021年9月,我们配合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完成全国首场绿电交易,共计62家发用电企业参与,成交50余笔,交易电量超3亿千瓦时。”浙江电力交易中心交易部副主任陈昊介绍。
今年4月9日,浙江电力交易中心发布《浙江电力现货电能量市场交易实施细则》,并启动电力现货市场第六次结算试运行工作。5月1日,浙江电力现货市场进入长周期结算试运行。国网浙江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现货处处长徐立中表示:“从成为全国第一批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到进入长周期结算试运行,浙江电力现货市场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市场运营平稳有序,现货出清价格反映发电成本,发挥了市场发现价格信号的作用。”
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已推行近10年。浙江电力市场活力有序激发,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基本形成,成本反映与杠杆调节作用显著改善,调节供需、保障供应的作用逐步显现。
构建协同运作的市场体系
满足市场主体全方位需求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浙江外来电最大规模达到4594万千瓦,创历史新高。浙江电力现货市场上的交易量显著提升。数据显示,成交量占比最大时现货市场上70%的电被浙江购买,最大单笔临时购电电力超过800万千瓦。7月15日,国网浙江电力通过省间现货交易平台达成交易出清电量9025.3万千瓦时,是该公司迎峰度夏期间交易规模最大的一笔。浙江依托电力现货市场有力保障了全省电力供应。
同时,浙江持续优化交易模式,完善中长期市场、零售市场与现货市场的衔接机制,畅通各类市场主体入市渠道,提升服务质效,满足市场主体的全方位需求。
截至2023年年底,浙江电力市场注册用户超过12.7万家,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首位;年交易电量达3445.3亿千瓦时,占注册用户总用电量的80%以上。
今年,浙江将电力市场服务网络延伸到基层,年初以来已构建基层服务网格1452个,形成以3600余名政府网格员为主的服务队,政策宣贯触及2万余名用户。
随着2024年度浙江电力市场零售交易用户平均价格下降约1.5分/千瓦时,浙江优化零售价格机制,将各类零售套餐中的分时价格改为单一价格,便于用户直观比对和选择;对所有零售套餐设置封顶价格,用户选定套餐后可同时勾选封顶条款。网格化服务队面向用户做好零售套餐结算规则、封顶条款保护机制的相关解读。年初以来,选择应用封顶条款用户的比例达99.99%,通过套餐优化等方式节省购电成本近9亿元。
浙江是公司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省级示范区之一。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推进,浙江积极构建和完善绿电交易市场,持续扩大绿电、绿证交易规模。
浙江电力交易中心创新开展分布式聚合绿电交易,1~10月,已有103家分布式聚合商聚合了26761个电源项目参与绿电交易,交易电量超过21.28亿千瓦时,占浙江省内绿电交易电量的21.38%。这项举措满足了分布式电源的入市诉求,有力支撑了省内绿电市场发展,助力提高新能源电量消纳水平。
1~10月,浙江累计开展绿电交易29场,成交电量99.55亿千瓦时;成交绿证4388万张,折合电量433.8亿千瓦时。
探索区域电力市场化改革
促进资源更高效优化配置
近年来,浙江借助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契机,建立竞价机制,传导价格信号,构建了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交易等有效衔接,批发、零售市场协同运作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作用,培育市场良性业态。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稳步推进,浙江也在进一步深化区域电力市场化改革。
8月底,浙江电力交易中心提出,探索地方与国家协同、市场与规划协同的创新规划模式,做好“省内平衡、区域互补、全国统筹”。该中心重点从两方面发力:推动电力市场建设路径与电力系统网源规划相适应,持续完善与新型电网形态与运行特征相适应的市场机制和政策体系;注重发挥市场供需形势与市场价格信号对电力系统网源规划建设的引导作用。
1~10月,浙江新能源发电量达6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73%。省内新能源发电量的快速增长,让传统电源煤电面临为绿电“让路”的挑战。浙江着力健全电力市场与绿电绿证市场的协同机制,在体现新能源价值属性的同时推动新能源发电企业公平承担系统调节成本和消纳成本;引导火电机组由电量供应主体电源向支撑调节性电源转变,并依托发电侧容量保障机制和辅助服务市场,促进各类电力资源协同发展。据统计,迎峰度夏期间,浙江光伏发电机组日均最大出力达2000万千瓦,占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的六分之一,充分发挥了顶峰作用。
眼下,浙江电力交易中心正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力争发挥计划发用电量的兜底保障作用,在保障居民生活、农业生产用电价格稳定的同时,将部分价格传导给市场化用户,通过市场信号引导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此外,该中心还计划鼓励售电公司根据各类用户用电价格水平和结构,通过竞争方式形成不同的零售套餐,以市场化价格机制和商业模式激发用户侧调节潜力,更好服务电力保供。